在全球聯盟重組的大背景下,曾經被俄羅斯寄予厚望的中俄印三角因為內部分歧而黯然失色。與此同時,中國正構建著一個全新的"中國-東盟-海合會"三角聯盟。
這個新三角覆蓋了20億人口和巨大的經濟潛力,會不會真的重塑世界格局?
中俄印三角
話說回到1998年,那時候的俄羅斯還挺有想法的。時任俄羅斯外長的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提出了一個聽起來很有野心的計劃——中俄印三角合作。想法很簡單,把亞洲三個大塊頭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美國的單極霸權。
這個想法確實挺誘人的。你想想,中國有14億人口和強大的制造業,印度有13億人口和龐大的市場,俄羅斯有核武器和豐富的資源。三家聯手,理論上確實能搞出點動靜來。
2001年,三國外長在紐約首次會晤,正式啟動了這個合作機制。那時候大家都挺興奮的,覺得終于有機會挑戰一下美國的霸主地位了。2006年,三國還簽署了《中俄印經濟合作備忘錄》,看起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中印之間的矛盾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留下的傷疤還沒愈合,兩國在邊界問題上誰也不讓誰。
2017年的洞朗對峙讓兩國關系雪上加霜。當時印度軍隊越過邊界,在洞朗地區與中國軍隊對峙了73天。雖然最后雙方都退兵了,但這事兒讓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徹底被點燃了。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中印兩軍發生了自1962年以來最嚴重的邊境沖突,雙方都有士兵傷亡。
這一下子,兩國關系跌到了冰點。印度政府立馬開始行動,禁用中國手機應用,限制中國投資,甚至連中國商品都要抵制。
印度在國際舞臺上一邊繼續從俄羅斯買武器裝備,一邊又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搞"四方安全對話",明擺著就是要制衡中國。這讓俄羅斯很尷尬,想當中間人調和都沒機會。
俄羅斯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波接一波。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影響力就大不如前。
到了2025年5月29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再次呼吁重啟中俄印對話,但得到的回應卻是冷冰冰的沉默。這一刻,持續了27年的中俄印三角夢想徹底破滅了。
中國新三角
就在中俄印三角走向末路的時候,中國卻在另一邊悄悄布局著更大的棋局。
2025年5月2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場看似普通的峰會卻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首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正式召開。
東盟有10個成員國,總人口約7億,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之一。海合會包括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6個海灣國家,雖然人口只有5700萬,但掌握著全球40%的石油儲量。
再加上14億人口的中國,這個新三角覆蓋了21億人口,GDP總量超過30萬億美元。
2024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9823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5.4%。東盟已經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從芯片制造到高鐵建設,什么都能做。東盟有年輕的勞動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好地方。海合會有石油美元和主權基金,不缺錢,正愁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
舉個具體例子,中國幫印尼建設的雅萬高鐵2023年正式通車,這是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142公里的路程,原來開車要3個多小時,現在坐高鐵40分鐘就到了。這條鐵路不僅改變了當地人的出行方式,還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在吉隆坡峰會上,三方通過了聯合聲明,決定成立聯合工作組,在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加強合作。
中國承諾為東盟和海合會國家提供更多簽證便利,海合會國家則表示愿意增加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投資。東盟國家提出要深化與中國在電子商務、跨境支付等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
這個新三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去美元化的趨勢明顯。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能源貿易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結算,2024年人民幣結算比例已經達到30%。中國與東盟之間也在推進本幣結算,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新三角的戰略意義
這個新三角的成立,絕不僅僅是經濟合作那么簡單,它的戰略意義要深遠得多。
過去幾年,美國一直想在南海制造麻煩,挑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但現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南海局勢也趨于穩定。2024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進行了多次聯合巡邏,有效維護了地區和平。
在能源安全方面,新三角更是意義重大。馬六甲海峽被稱為中國的"能源生命線",每年有80%的石油進口要經過這里。但隨著中國與海合會合作的深化,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的能源運輸通道得到了加強,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性有所降低。
更重要的是,這個新三角代表了"全球南方"的崛起。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中國、東盟和海合會國家經常在氣候變化、發展援助、國際貿易等議題上協調立場,對傳統的西方主導格局形成了挑戰。
2022年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經把中國和東盟緊緊綁在一起?,F在,中國與海合會的自貿協定談判也在加速推進。一旦達成,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之一。
美聯儲在2024年的報告中將新三角稱為"美元防波堤"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這個經濟體的內部貿易越來越多地使用本幣結算,對美元體系的沖擊不容小覷。
新世界格局
當然,這個新三角也不是沒有挑戰的。
東盟內部發展不平衡是個大問題,像緬甸這樣的國家政局動蕩,很難全身心投入地區合作。海合會國家雖然有錢,但在地緣政治上的立場比較復雜,既要考慮與美國的關系,又要平衡與伊朗等地區對手的矛盾。
美國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印太戰略"就是美國的應對之策,通過拉攏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試圖制衡中國的影響力。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封鎖也在不斷升級,從芯片到人工智能,美國都在設置壁壘。
但歷史的車輪似乎已經開始轉動,這個新三角正在吸引更多國家的關注。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國家表示希望加強與新三角的合作,連一些非洲國家也在考慮如何搭上這班快車。
對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來說,看著自己苦心經營27年的中俄印三角化為泡影,而中國卻在短短幾年內構建起更加強大的新三角,心情可想而知。俄羅斯在這個新格局中似乎被邊緣化了,這對于一個曾經的超級大國來說,確實是個沉重的打擊。
從全球治理的角度來看,新三角代表著一種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發展道路。它強調的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是開放包容,而不是排他性聯盟;是經濟合作,而不是軍事對抗。這種模式是否能夠成功,將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走向。
雖然前路還有很多挑戰,但這個涵蓋21億人口、30萬億美元經濟體量的新三角,確實有可能成為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重要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