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5天4夜的赴西藏林芝、拉薩開展奧運精神宣講及公益活動圓滿結束,期間,馬龍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決勝巴黎·綻放奧運”巡回宣講團成員,走進藏醫藥大學宣講、學校乒乓球教學互動及非遺文化體驗等活動。
馬龍在藏期間行程緊湊,除了走進大學宣講、與小朋友互動教學,他還體驗了藏紙制作、唐卡繪制、拉弓射箭等,非常有意義的旅程,每日活動時間超8小時。林芝海拔約3000米,屬高原邊緣,西藏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加劇身體負擔。馬龍出現高原缺氧,引發頭暈、氣短等反應,幸好主辦方及時安排救護車,龍隊被緊急送醫吸氧治療,經醫護人員檢查后確認無大礙,順利完成了宣講任務。
36歲仍堅持在乒乓桌臺戰斗的馬龍,參加了四屆奧運會,作為兩圈半金滿貫得主,原先的體力與抗壓能力不言而喻。目前他轉型乒協管理層,每日研究錄像與戰略部署,也是非常辛勞傷神,身體已脫離高強度訓練,突然的高原活動導致疲勞累積。馬龍現身救護車就醫的原因揭曉,并非他受傷了,而是適應能力下降,因連續高強度日程及首次進藏的高原環境,每位首次進藏者都需適應期,作為老將,應合理安排活動強度與時間。
運動員長期處于低氧訓練環境,尤其首次暴露于高原環境時風險更高,今年7月,中國短跑名將葛曼棋在陜西榆林參賽時,高原反應缺氧暈倒退賽。榆林海拔約1220米雖低于林芝,但對需要極致爆發力的短跑運動員而言,含氧量變化直接影響呼吸節奏和肌肉耐力。
專家建議初入高原者采取階梯式上山,每天上升不超過600-900米,不飲酒和重體力活動,輕度活動慢慢適應。同時,可提前服用抗高原反應藥物預防,并配備氧氣設備。體育總局曾發布指示,優秀運動員(包括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每年需參與不少于2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為安全量力而行。
作為乒協一把手的王勵勤,或不該犯錯,需統籌老將的公益活動安排,平衡推廣責任與身體健康。活動前進行高原適應測試和訓練,減少連續高強度活動,穿插休息與低強度互動,如減少夜間活動,增加吸氧設備配備。隨行配備專業醫療團隊,主辦方提供必要保障,如醫療支持和合理日程安排。對高原敏感者,可安排線上宣講或低海拔地區活動,利用VR、直播等技術手段擴大影響力。
馬龍西藏之行雖遇波折,但他在林芝躬身學習藏族禮儀,與孩童互動時調皮詢問“成績如何”,十分親和力的給孩子們簽名,圓滿完成了體育精神傳播與文化交流使命,促進民族大團結。未來,期待通過科學技術賦能,實現健康與公益的雙重作用,讓國乒精神閃閃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