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盛夏時節,廣西大新縣桃城鎮寶新村逐欽屯的田野上,200余畝鳳仙花正迎來盛花期。紅、粉、紫三色花瓣在風中搖曳,織就成一片絢爛花海。這不僅為鄉村披上了五彩外衣,更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鳳仙花種植基地航拍。馬必良攝
“現在土地流轉給許老板種鳳仙花,每畝年租金1000元,采收期采摘每天還能掙120元,日子寬裕多啦!”正在田間鋤草的村民劉大媽,一邊麻利地勞作,一邊算起增收賬,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這片鳳仙花基地,是桃城鎮通過土地流轉打造的特色種植項目。年初,鎮政府緊扣“鄉村振興產業培育計劃”,瞄準特色種植賽道,引導村民以土地流轉方式整合零散地塊,成功引入投資人許立強的鳳仙花種植項目。為打消村民“怕失地、怕欠租”的顧慮,鎮、村兩級干部多次上門宣講政策,協助簽訂規范流轉協議,讓村民吃下“定心丸”。
鳳仙花。陸虹寧攝
“這里的沙壤土透氣保水,加上溫帶季風氣候,特別適合鳳仙花生長。連片種植不僅降低了30%的管理成本,還方便統一加工。”基地負責人許立強介紹,鳳仙花是名副其實的“全身寶”:花瓣可制天然染料,全株更是中藥材市場的“香餑餑”——種子“急性子”能行瘀降氣,花朵可祛風活血,根莖能消腫解毒。一次豐收預計畝產種子達100公斤、根莖200公斤,按當前收購價計算,畝均收益超7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鳳仙花有“一年三種三收”的優勢,自然灑落的種子還能續發新芽。進入采收期后,基地每天需20余名村民參與采摘、分揀和晾曬,且優先聘用流轉土地的農戶。村民經過簡單培訓即可上崗,既能在家門口就業,還能跟著技術員學種植管理技巧。“以前哪見過這么大片鳳仙花?現在跟著學看花型、辨成熟度,都是實打實的技能!”村民王大哥望著花海,滿臉自豪。
鳳仙花種植基地航拍。馬必良攝
“鳳仙花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模式,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讓村民實現‘租金+工資’雙重收益。”桃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蘇艷紅說,目前項目已帶動周邊3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超1.5萬元。下一步,鎮里將繼續扶持項目延伸產業鏈,讓這朵“致富花”結出更多“幸福果”。
如今,在桃城鎮的田野上,鳳仙花不僅扮靚了鄉村顏值,更成為連接土地與市場、企業與村民的紐帶。沉睡的土地煥發新生,村民的腰包日漸鼓脹,一條“特色種植促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正隨著花海的延展越走越寬。(黃夢琳、陸虹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