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明天還來嗎?”當獨居的合肥陶沖湖社區李爺爺拉著志愿者的手反復追問時,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區)“康民護航”暑期社會實踐團的14名研究生隊員,已在合肥市三個社區完成了8場公益健康服務。他們累計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免費測量血壓、血糖、血型、體脂率等2000余次,回收有效問卷500余份,把專業與溫度寫進了基層群眾的健康日記。
省級公衛平臺下沉 健康服務零距離
依托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平戰結合、醫防融合”的功能定位,“康民護航”暑期社會實踐團在營養科、內分泌科、中醫科、康復與運動醫學科、藥學部等多學科專家指導下,把門診大廳、社區廣場變成移動健康站。測血壓、量血糖、辨血型、算體脂,“一對一”制定體重管理方案,省級優質公共衛生資源真正送到居民“家門口”。
全齡友好 健康體重科普“童”樣精彩
兒科候診區變身“小畫家”天地,隊員們帶領就診兒童用畫筆描繪“我心中的健康”;聯合北京商黨群(企業)服務中心開展親子“運動挑戰賽”,讓大小朋友在跳繩中感受運動魅力,養成“會吃會動”好習慣。陪孩子參加跳繩賽的李先生邊擦汗邊感慨:“一直以為孩子胖是養得好,今天才知道‘胖≠健康’,回去就把碳酸飲料換成白開水!”隊員們把“管住嘴、邁開腿”翻譯成游戲通關規則,讓體重管理從“家長嘮叨”變成“親子任務”。
一次檢測 照見被忽視的健康盲區
一位體型壯碩的年輕人在血糖儀上看到了“20.0mmol/L”—“胖點而已”的僥幸被數字擊碎。隊員們立即為他畫出“下一步就醫路線圖”,讓體重管理不只停留在宣傳冊里,而是變成他必須立刻面對的生活課題。在香江社區義診臺前,72歲的張大爺因肥胖導致血壓、血糖雙高,他從懷里掏出被汗水浸軟的紙片,上面歪歪扭扭記著藥名和劑量:“閨女在外地,我總怕記錯。”隊員俯身為他一條條核對,用大白話解釋用法。老人緊鎖的眉終于舒展:“小伙子,你講得比醫生還細!”這一刻,隊員們讀懂了“健康所系”的重量。
薪火相傳 對話榜樣
實踐團隊立足醫學精神傳承,跟診骨科專家馬衛東主任,聆聽他講述從醫四十余年來堅守醫者初心的故事,堅定“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職業坐標;采訪三十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院長張剛學長,汲取扎根基層的榜樣力量。中心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然在《健康中國新時代醫學生的使命》的思政課上現場勉勵同學們:“我們要求每一位研究生既能穿白大褂上臨床,也能穿紅馬甲進社區,要通過這次三下鄉的‘小切口’,把體重管理課題做深,把醫防融合理念做實。”
深入基層 收官不落幕
隊員們深入三十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參觀學習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與運行情況,對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公共衛生應急流程等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
從19.1mmol/L的“從未測過”,到200余份血壓血糖異常提醒;從“胖哥”離去的凝重背影,到孩子們跳繩時的笑聲——千份問卷、千次檢測、千聲叮囑,共同匯成“康民護航”實踐團交出的“溫暖答卷”。正如實踐團負責人朱勛凱同學在總結里寫道:“當血壓、血糖、BMI的數字同時亮起紅燈,我們真切意識到,體重管理,要從早做起。”實踐收官不落幕,中心將持續把社會實踐納入研究生培養必修環節,推動健康宣教常態化、長效化,讓“健康體重”理念走進千家萬戶,為健康中國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 儲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