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嶺南惠州,是蘇東坡平生功業重要所在地,東坡寓惠文化,歷久彌新。近日,“蘇軾與惠州”——第27屆蘇軾學術會在惠州舉行,來自全國20個省市、7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圍繞“蘇軾與惠州”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此次學術會由四川省蘇軾研究會、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眉山三蘇祠博物館主辦。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四川省蘇軾研究會會長潘殊閑表示,從中山古國定州到嶺南古邑惠州,這一最長貶謫遷徙路上蘇軾經受了身心的嚴峻的考驗,同時也領略了眾多的大美山川與人文勝跡。在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與對話中,蘇軾深刻感受人世間的起伏和曲折,也讓他在沿途與故交新朋的交往中思考人生的哲理與意趣。這次的嶺南貶謫,讓東坡在“曠達”的基礎上,增添了“篤定”與“堅韌”的境界。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四川省蘇軾研究會會長潘殊閑。圖據主辦方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阮忠認為,蘇軾流貶黃州、惠州、儋州三州,文學成就沒有隨著流貶達到最高峰,在黃州后漸趨下行;他的生活沒有隨著流貶越來越好,在惠州最為愜意;他在儋州心態最為平和,這是他人生的境界,也是他詩文的境界。
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副會長海濱簡論蘇軾與羅浮文化的關系,認為蘇軾貶謫嶺南,與羅浮結緣,恰恰是蘇軾獨具的坡仙屬性與羅浮互相生發,以至于蘇軾自己也成為羅浮文化景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是蘇軾與羅浮的“雙向奔赴”,也是今人與羅浮東坡的“雙向奔赴”。
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副會長海濱。圖據主辦方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景波分析了蘇詞對杜詩的語詞化用與精神傳承,認為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經典,東坡詞與少陵詩相隔三百年而精神氣質遙相呼應。在意象設置與遣詞造句上,蘇詞以各種方式廣泛化用杜詩;在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上,二者更是氣脈相通。研究蘇詞與杜詩的傳承關系,既可為杜詩學研究打開一扇視窗,也是蘇軾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惠州市東坡文化協會會長張德輝談到,時隔41載,蘇軾學術會重回惠州,搭建了深層次交流的學術平臺,深入挖掘東坡文化蘊藏的人文精髓與精神價值,同時也是在全球化與數字化蓬勃發展的新時代語境下,面向未來的全新啟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