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依據美國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美國境內遺棄嬰兒數量超過萬人。
面對如此龐大的棄嬰群體,許多美國家庭并未選擇本地領養。
他們反而選擇跨越重洋,從遙遠的中國接回一個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家庭普遍更傾向收養中國女童。
這種現象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深層原因?
中國傳統觀念的作用
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社會普遍存在“延續香火”的家族傳承意識。
這種觀念背后折射出長期存在的性別偏見。
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期間,許多家庭面臨艱難抉擇。
當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時,部分家庭陷入兩難境地。
繼續生育違反政策,放棄生育又無法傳宗接代。
最終,大量女嬰被送進福利機構,甚至直接遺棄街頭。
這些孩子成為后來被外國人收養的主要群體。
她們的出生充滿寒意,卻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旅程。
她們的命運早在出生時就被注定。
被收養不是幸運,而是無奈的選擇。
談及收養,人們常會想到美國本土孤兒。
確實存在這類兒童。
但深入了解會發現,美國孤兒院中多數孩子年齡較大。
他們往往經歷過家庭變故或存在健康問題。
渴望成為父母的家庭更希望撫養年幼健康的嬰兒。
剛出生、健康可愛的中國嬰兒更容易獲得關注。
中國的福利機構恰好提供這種可能性。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福利院中女童數量眾多、身體健康、年齡較小。
這對美國家庭而言,簡直是理想的收養對象。
他們認為收養中國女孩既能實現為人父母的愿望,又能體驗拯救生命的感動。
許多接受采訪的美國家庭表示,收養中國女童后生活更加幸福。
但鮮為人知的是,跨國收養流程極其復雜。
申請者需要提交詳細的家庭背景資料,接受心理評估、經濟審查,并完成育兒培訓。
有些家庭甚至需要等待數年。
即便如此,每年仍有大量美國家庭申請收養中國兒童。
他們愿意支付1.5萬美元甚至更高的費用,涵蓋翻譯、證件辦理等各項支出。
他們親自前往福利院挑選孩子、簽署收養協議,然后帶孩子回到美國生活。
這是一段看似漫長卻充滿期待的旅程。
有些家庭還送孩子學習中文,組織“中國尋根之旅”,希望保留孩子的文化根源。
表面上看,這一切都充滿溫情與關愛。
但是,故事真的如此美好嗎?
收養背后的真相
被收養的中國女童,并非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一些孩子從被收養開始,就走向了悲劇的深淵。
2013年,一名叫阿頌塔的中國女孩被西班牙夫婦收養后,遭遇令人震驚。
她出生不久即被收養,在養父母鏡頭下看似備受寵愛。
然而在12歲那年,她的尸體被發現于住所附近的樹林中。
警方調查揭開了驚人內幕。
殺害她的正是當初承諾“一生守護”的養父母。
作案動機竟與遺產繼承有關。
她是外祖父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警方還在養父電腦中發現大量女孩的不雅照片。
這意味著她曾遭受養父長期性侵。
除了阿頌塔,還有一個被稱為“奧利維亞”的中國女孩遭遇相似。
她被收養后,在地下室被囚禁十年。
三歲起就被當作奴隸,戴手銬、吃剩飯、被迫勞動、遭受毆打,多次逃跑都被警方送回。
直到2018年,她用手挖穿墻壁,才逃出那個“地獄”。
這些案例并非個別現象,而是必須正視的警示。
它們提醒我們,不是每個說“愛你”的人都真心。
不是所有“人道主義”都代表純粹與善意。
在奧利維亞案件中,收養機構、警方、兒童保護部門、學校,每個本應保護她的環節都選擇沉默。
她是少數族裔,是女孩,沒有發聲渠道,于是無人真正關注她的痛苦。
即便養父母最終認罪,也只獲得最低刑期。
他們甚至避開了牢獄之災。
有時制度的冷漠,比人性的丑惡更可怕。
我們常說“收養是愛”,但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
法律、監管、社會結構如果不完善,“愛”可能成為施暴者的遮羞布。
不可否認,多數收養家庭確實真誠付出。
有的甚至為孩子成長傾注全部心血。
但也必須承認,在龐大的收養體系中,有人利用慈善外衣謀取私利。
中國女孩因年幼、順從、語言不通,成為“最容易控制”的對象。
一些人正是看中這一點。
她們不會反抗,不會告狀,很適合作為奴役目標或被利用者。
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現實。
我們不能控制誰來收養誰,但我們能對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持續關注這些孩子的聲音。她們不是“被拯救者”,更不是“犧牲品”。
她們是活生生的生命,是需要愛、也值得被尊重的個體。
結語
從70年代的計劃生育政策,到90年代的收養熱潮。
再到近年來個別案件曝光后的反思,“中國女嬰”這個詞已不僅是某個群體的代稱,而成為一代人的命運縮影。
她們承載了太多悲劇、希望、掙扎、犧牲。
如果我們繼續視而不見,讓收養成為少數人操控的通道,而不是孩子獲得幸福的出口,那么悲劇就不會終止。
美國人為什么喜歡收養中國女嬰?這個問題遠比表面復雜。
而我們真正應該追問的是,在那些離開的女孩中。
有多少人在異國他鄉,真的得到了“愛”?又有多少人,成了無法發聲的受害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