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社區運營模式,激活社區自我“造血”能力,江僑社區黨支部持續深化“社區合伙人”機制,通過以空間換服務、換資源,有效調動各方資源力量入駐社區,積極參與治理,創新“公益+合作分成”“公益+場地租賃”“公益+場地租賃+合作分成”等多種服務模式,讓黨群陣地“活”起來,社會資源“聚”起來,惠民服務“優”起來。
社區里的托管天地
“在江僑社區托管,我非常放心,孩子們也很開心!”居民陳小姐表示。江僑社區黨支部以“公益+場地租賃+合作分成”的模式引進教育合伙人——僑志成長中心,雙方攜手對黨群服務中心1A層進行了“功能性調整”,將傳統行政區域打造為激發閱讀興趣的“趣味圖書角”,以及激勵居民積極性的積分兌換區,將封閉的辦公室升級打造成滿足孩子課后照護的“托管課室”,更將利用率不高的舞蹈室精心改造為保障孩子午休的“舒適睡眠室”。
在課程安排上,江僑社區精準破解雙職工家庭和新就業群體等群眾的“時間差”難題,共同精心賦能設置全日營與半日營相結合的彈性課程。配套提供營養均衡的午餐,舒適安心的午睡等個性化服務。讓社區托管班既能成為家庭信賴的“放心驛站”,也能成為社區服務的“民心工程”,實現從“托得住”到“托得好”的升級。
志愿者在托管天地輔導孩子們學習
社區里的專業畫室
為破解資源瓶頸,江僑社區黨支部首創“公益+場地使用費”的靈活合作模式,引入優質教育機構——靜心藝術等專業力量作為核心社區合伙人。在空間利用上,社區通過利用移動式隔斷、模塊化家具擺設實現社區空間“百變”功能;活動區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畫室,亦可辦公、活動、便民就餐等多種功能重組;在公益服務供給上,合伙人每月無償提供1-2堂專業課程,堅守公益初心;在運營模式上,既突破了傳統社區特色服務“大包大攬”或“完全市場化”的困境,又通過自身專業能力精準鏈接了優質服務,成功激活了社區資源,促進了服務升級,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小孩子們在快樂地畫畫
“此次合作不僅是簡單的場地租賃或者合作分成,而是‘社區搭臺、機構賦能、群眾受益’的真實寫照。”社區黨支部書記文佩珊表示。從“空間升級”到“服務多元”,變的是場景,不變的是初心。江僑社區黨支部通過激活空間效能,促進了合伙人的深度參與,讓治理效能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溫度。
服務資源鏈接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環市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