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再次引發關注,話題一度沖上熱搜榜單。有網友曬出高鐵車廂里的提醒,讓乘客不要吃榴蓮、方便面這類氣味重的食品。消息一出,網友“炸開了鍋”,各種觀點吵得不可開交。有人吐槽高鐵餐食價格不便宜又難吃,吃泡面很方便,而且也是個人權利。但也有人覺得,車廂是公共空間,氣味大確實影響別人,還是應尊重他人。
近年來,隨著高速鐵路的飛速發展,集安全、快速、舒適等優點的高鐵俘獲越來越多的旅客“芳心”,成為他們出行的首選。在享受優質服務的密閉車廂內,某些旅客以味道較為刺鼻的泡面充饑,可以說與車廂內的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作為旅行“搭子”的泡面一直是很多人充饑的首選,在如此背景下,“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的討論,自然會輕易戳中公眾的情緒點,引發廣大網友的熱議。
“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的爭議點很明確,那就是“剛需”與“氣味”。高鐵的開行極大的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乘坐普速火車或汽車需四五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而乘坐高鐵只需一兩個小時,這也就使得很多旅客不必再在乘車途中就餐,在這種情況下,高鐵長途旅客成為少數,在車廂內吃泡面則會成為“異類”,那股濃郁的氣味讓人避之不及,認為它“污染”了公共空間,與高鐵的“高大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反觀普速火車,因大部分旅客乘坐時間較長,途中就餐則是大部分旅客的“剛需”,來一桶價格低廉、食用方便的泡面無疑是最佳選擇,此時自然也不會引起別人的爭議。
顯然,“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的爭議,實則是公共利益與個人需求的邊界問題。從個人角度看,泡面的存在確實解決了不少人的實際問題。對于預算有限的乘客或趕時間的旅人來說,價格親民、即泡即食的泡面是性價比之選。尤其在飯點前后,饑餓感襲來時,泡面的“實用性”很難被替代。但站在公共視角,當部分少數乃至極個別旅客在高鐵車廂內吃泡面,因高鐵車廂是相對封閉的環境,空氣流通性有限,且泡面特有的油脂香和調味料味擴散快、留存久,很容易給周圍旅客帶來不適,從而會降低某些旅客的乘車體驗。
事實上,高鐵并未明令禁止吃泡面,爭論的焦點更在于“如何吃”而非“能不能吃”。真正引發矛盾的,往往是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比如在人員密集的車廂吃泡面,調料等垃圾隨意丟棄,吃完不處理湯汁仍垃圾桶直接放在洗手臺等公共場所。反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車廂旅客較少的位置或在餐車等公共就餐區食用泡面,吃完后及時處理,可減少氣味擴散,維護公共乘車文明。
說到底,公共空間的文明,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禁止”或“允許”,而是需要個人在行使自身權利時,多一份對他人“難”處的理解和包容。作為一名旅客,無論是在高鐵車廂,還是普速火車等其他公共場所,與其糾結“該不該”吃泡面等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不如共同遵守一個默契:讓便利不越界,讓包容有底線,共同守護出行文明。畢竟,和諧的公共環境,從來都是雙向奔赴的結果。(程令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