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文 牛華新/攝)“大暑小暑,上蒸下煮”,7月22日迎來大暑節氣,江蘇最高氣溫徐州沛縣排名第一,達到了35.4℃。未來三天,全省以多云天氣為主,全省大部分地區有35℃以上高溫。高溫黃色預警繼續發布中,預計23日~25日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北部、淮安東部、連云港南部、徐州的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5-36℃。高溫持續,提醒大家及時補充水分。
大暑時節不僅氣溫高,濕度也明顯增加,容易出現桑拿天。22日白天,全省多云,其中江淮之間和沿江地區午后有分散性陣雨。下午2點全省大部地區都在31-34℃,西北角徐州達到35℃,加上不低的相對濕度,體感悶熱。
為什么大暑時節會這么熱呢?夏至節氣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但是地表熱量仍然在不斷積累,直至大暑所在的三伏前后熱量積累達到最高峰。
正值三伏,我國大部高溫頻繁且濕度較大,天氣時常又悶又熱。1991年至2020年的大數據顯示,大暑節氣全國平均氣溫在二十四節氣中最高,平均高溫日數最多,極端高溫出現次數也最多。在南方的江漢、江南、華南北部和北方的青海東部、甘肅、內蒙古中部、東北地區東南部等地,歷年的最高氣溫極值紀錄都出現在大暑節氣。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工程師王科超介紹,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立秋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它們中間的日子為中伏。中伏有可能是10天,也有可能是20天。夏至和立秋這兩個節氣之間如果只有4個庚日,這一年的三伏天就只有30天;如果有5個庚日,這一年的三伏天就會有40天。
7月22日20時至7月23日20時,全省多云到晴,其中東南部地區午后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雨。最高溫度:淮北北部和蘇南地區33~34℃,其他地區35℃左右;最低溫度:全省26℃左右。全省東南風4-5級陣風6級。
7月23日20時至7月24日20時,全省多云到晴。最高溫度:淮北北部和蘇南地區34℃左右,其他地區35~36℃;最低溫度:全省25~26℃。全省東南風轉偏東風,風力都是4-5級陣風6級。
7月24日20時至7月25日20時,蘇南地區多云轉陰有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多云。最高溫度:蘇南地區33℃左右,其他地區35~36℃;最低溫度:東南部地區26~27℃,其他地區25℃左右。全省偏東風,風力:淮河以南地區5級陣風6-7級,其他地區4-5級陣風6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