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伴隨著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舉行開工儀式。
代表著投資總額高達1.2萬億元的水電工程即將開工,預計12年才能完成。
這與我國的基建技術無關,而是基建難度比較大。
甚至可以說雅江工程是我國目前難度最大、水電資源最豐富的水電項目。
而且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雅江工程的論證工作足足進行了半個世紀,如今終于上馬。
也代表著中國的基建技術和綜合國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在這個時候,網絡上出現了謠言,表面上看似鼓舞人心和提振士氣,但是屬于嚴重敗壞和抹黑我國的國家形象。
尤其是一些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博主們,幾乎是口無遮攔,相關報道更是被翻譯成譯文在網絡上被流傳。
這對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總結一下就是說,“我們要對印度動手,要限制印度的水流”。
但是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我們不可能對印度下手,這不就相當于拿黃金去砸螞蟻?
經過仔細了解之后,目前流傳甚廣的謠言有三個。
一是電站建成之后,將會大規模蓄水,成為威脅下游的戰略武器,還能利用水資源對下游國家進行施壓。
【雅江工程,對我國至關重要】
二是主要向南亞和東南亞國家輸送電力。
三是該水電站只是前奏,為將來的“紅旗河超級工程”打基礎,要引雅魯藏布江的江水至新疆。
同時還有一部分小的謠言聲稱,當初黃萬里反對三峽,是“擔心水壩安全,所以建議先修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這樣就算水電站被襲擊,受到傷害的也是下游”。
甚至還有人說,黃萬里“提出截斷雅魯藏布江”,還要把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黃河等等。
更有人聲稱“所謂有傷人和,不傷共和”的歪理邪說。
面對這種情況,只能說這些說法已經污染了中文互聯網,也是對黃萬里最大的侮辱,有違最基本的中國地理和水利常識。
雖然這些謠言看起來很爽,但是無形之中將水源武器化,這已經嚴重抹黑我國的國家形象。
甚至我都懷疑這些人中,很有可能有“敵特分子”。
畢竟,這件事的影響力極廣,引起不小的關注和傳播。
事實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大拐彎處,也就是修建下水電站工程的位置,是整個峽谷中最深、最陡的峽谷。
同時不僅僅是我國,而且是全球河流中危險性最大、地質災害最高的區域。
緊鄰的是南迦巴瓦峰是全球抬升最激烈的山峰之一。
這也是為何我要說這是全球目前為止,最難修建水利工程的地區,而且沒有之一。
再加上這一地區山脈林立,交通極為不利,別說上個世紀了,就算是眼下,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準備,與眾多前期工程的技術探索,也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
黃萬里是誰?
黃萬里是我國頂尖水利專家之一,他當然知道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的難度,怎么可能主張先修建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再修建三峽?
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事實就是,黃萬里的主張是對雅魯藏布江在主權范圍內合理開發。
注意,是在主權范圍內合理開發,堅決反對將水資源武器化。
只不過由于輿論四起,導致很難搞清楚最初的來源,實際在正式的訪談中,黃萬里很少提到雅江工程的開發,也把為什么反對上馬三峽工程說的很清楚。
此人擔心的是泥沙淤積,這在早年的采訪中說得很詳細,黃萬里認為蓄水十年后,也就是2013年前后,重慶港就會堵塞,為此只能選擇炸毀大壩。
但是黃萬里的觀點是大錯特錯,因為此人從水利視角看待問題。
無法得出最正確的決策。
而且伴隨著全國加強綠化建設等系統工作,這一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就拿2003年蓄水上限來說,之后十年,長江輸沙量銳減,三峽水庫自蓄水以來,年均淤積泥沙并不能成為論證階段推測的三分之一,同時下降速度特別快。
如今我們卻需要擔心泥沙不夠用,就會導致長三角萎縮。
對此,我們可以說,決策的時候,不能不聽專家的,但是也不能全聽。
專家有專家的角度,但是很多時候屬于片面的角度。
是否聽取,或者聽取多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雅江水電站,只為發電】
大家也許不知道,黃萬里擔心三峽會出現泥沙淤積的情況,反而在雅魯藏布江更容易出現,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次。
比如說“色東普溝冰川融水泥石流”,這個色東普溝就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范圍之內。
根據史料記載,在1984年以前就出現過大規模冰川泥石流,完全堵塞雅魯藏布江。
2014年和2017年,累計出現過三次大規模堵江事件。
2018年,再度發生冰崩堵江災害,直接堵斷雅魯藏布江干流,出現了堰塞湖。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落差大,如果冰川擊中融化之后,就會出現干流堵塞的情況。
為此,我國在2018年就提出應對方案,還建立了西藏首個冰崩堵江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在2021年,這一系統首次成功預警,后來也多次預警成功,這一系統的可靠性,也是雅江工程可以上馬的眾多基礎準備之一。
平時的雅魯藏布江已經非常兇險,怎么可能經得起大規模蓄水。
對于任何一座水壩而言,冰川泥石流、山體滑坡以及由此造成的堰塞湖,都是難以承受的。
只要了解基本的地質和水利常識,就會明白造成大拐彎區域不具備修建大壩蓄水的條件。
至少以目前的基建水平,就算是我國也做不到。
因此,謠言一,水電站修成之后,“大規模蓄水,就會成為威脅下游的戰略武器,還能以水資源對下游國家予取予求”。
我國對于這一項目的論證,已經說得很清楚,只是為了發電,壓根就不考慮蓄水。
所以才會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接連建設五座梯級電站。
也就是說,只建設水電站,不會像三峽和白鶴灘一樣,修建多座大壩。
然后層層蓄水發電。
這樣的發電模式,不適合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
按照我國公布的項目論證,就是要在大拐彎區域,直接穿透山體形成隧道,利用隧道引水,實現截彎取直。
最終可以獲得高達2500米的水位差。
這也刷新了全球的記錄,目前最先進的抽水蓄能水電站的水位差只有500米。
而此次我國修建五座梯級電站,就相當于將2500米總落差分成了五份。
目前我國建設的類似引水隧道發電項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雅礱江的錦屏一級、錦屏二級水電站。
是通過在上游修建水壩,然后在雅礱江大拐彎處修建引水隧道。
引水到下游發電,實現了高達84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相當于三峽近一半。
要知道,錦屏一級和二級,水位差約300多米,而雅魯藏布江通過截彎取直之后,卻能產生2500米的水位落差。
這個隧洞不僅僅是簡單的打通,還需要考慮江水的沖刷與腐蝕。
而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恰好處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縫合帶。
同時也屬于喜馬拉雅地震帶的核心區域,這就能看出難度究竟有多大。
按照我國的規劃,建設的引水隧洞長度為50公里,需要穿越五條區域性斷裂帶,以及72條次級斷層。
除了面臨高地應力,還要處理好高壓富水地層的威脅。
施工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其中就用到了TBM壓注工法,這可是全球首創。
這一新型施工法,首次在2020年的天山勝利隧道項目上使用,該隧道全長為22.1公里。
經過不斷升級之后,在2024年年底成功打通。
恰好在該隧道打通之后,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獲批。
綜上所述,大家就能看得出來,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地質條件,并不允許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大量蓄水。
既然不允許蓄水,自然就不會對下游有任何的威脅。
這也是為何我國在2020年,就將這一項目寫進“十四五”的規劃之中。
也是在當年,引起印度瘋狂炒作,不斷炒作所謂水資源武器論、地震風險、生態風險、政治風險等。
只不過在近幾年的中印關系得以改善之后,印度也冷靜下來。
這也是為何此次項目核準之后,印度方面的反應會很平靜的原因所在。
即便在印巴結束之后,巴基斯坦表示,中國會效仿印度發起“水資源戰爭”,印度阿薩姆邦首席部長薩爾馬直接表示,中國興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反而有利于減輕下游的災害風險。
對印度是有利的。
之所以薩爾馬會這么說,原因就是阿薩姆邦與我國相鄰,也是雅魯藏布江出境后的第一站。
薩爾馬在反駁的時候就表示,雅魯藏布江總流量中有30%至35%來自中國。
其余流量均在印度境內。
【雅江地區,常年淤堵】
就算我國直接斷流,也不會影響下游的使用,甚至還有利于降低暴雨季節下游的洪澇災害。
這其中還涉及到國際通行的一般規則,那就是國際河流一國調水不能超過其徑流的20%。
而雅魯藏布江每年大約有1500億立方米的出境流量,只占據總流量的30%至35%。
也就是說,中國在國際法范圍內,完全可以每年截取到800億立方米,實際上,該地區的地質,根本無法實現截流800億立方米的水源。
一旦截流,將會引起災難性后果。
因此,印度方面并不擔心,但是提出了訴求,要求公開透明,恢復跨境河流數據共享機制。
這一機制在2006年建立,主要內容是我國在每年的5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將會對印度分享雅魯藏布江、象泉河的數據。
幫助印度應對季風期間的洪澇災害。
在2017年,因為洞朗對峙讓中印關系惡化,我國便宣布暫停這一機制。
所以,在7月14日印度外長訪華,就提到了要求恢復跨境河流數據分享。
除此之外,就沒有提出任何要求了。
對此,也希望某些人不要為了流量,抹黑和扭曲我國的國家形象。
我國不可能拿天災、淡水威脅下游國家。
關于第二個謠言,也就是“電力主要想南亞和東南亞國家輸送”,更不可能。
我國的通告中已經明確表示,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同時兼顧西藏本地自用的需求。
這其中雖然提到了外送,但是并不是出口,總不可能送蓄電池吧?
所謂的消納,自然與特高壓有關。
我國明確表示,配合超級水電站建設,也會同時建設配套的800千伏,甚至是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將其送到其他區域。
按照我國的計劃,其中有80%的電力用于滿足我國的華中、華南和大灣區電力需求。
剩下的20%則用于西藏地區本地發展。
同時也要滿足未來包括算力產業等對用電的需求。
今年6月,我國已經核準藏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至于第三個謠言,墨脫水電站是為了給“紅旗河”超級工程打基礎,引水到雅魯藏布江。
要知道,紅旗河是文學構想,并非專業人士提出的可行性方案。
而關于紅旗河,此前也出現過詐騙事件。
直至今天,依舊有部分人相信所謂“紅旗河”工程確實存在。
事實上,“紅旗河”無法進行建設,網絡說法是通過人工壩洞渠將雅魯藏布江引入新疆,累計需要修建上千公里的隧道。
但是這在技術上存在極大的難度。
我國目前已經完成跨流域引水工程,目的就是盡可能利用自然水流,降低建設成本。
比如說南水北調中線項目,不就是利用了丹江水庫到北京團城湖100米的水位差,就可以實現自流。
而南水北調東線項目,大多在大平原上穿行,僅在揚州源頭提水,還有就是穿越黃河地上河。
這個時候,需要人工提水,其余都是自然流動。
而僅僅是這兩次人工提水,成本就高到抵達山東之后,每立方米在2元以上。
這一價格,農業根本就用不起。
試想一下,假設一畝水稻地全生育期,至少需要澆灌200立方米,一次需要20至50立方米。
按照2元每立方米來計算,就意味著一次灌水的價格,一畝地為400多元。
而農民不可能只種一畝地,而是數十畝至上百畝起步。
這個成本是極高的,普通人根本承擔不起。
也就是說,只有居民飲用水才能承擔如此高的引流成本。
可是南水北調東線途經的水源,普遍的三類、四類地表水。
其中,四類地表水主要用于一般工業用水或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
想要處理為飲用水成本極高。
所以,東線工程調水量很有限,一年輸送到山東不過10億立方米。
而南水北調的一期工程,主要目的就是維持航運,其次才是生態補水。
如果不是黃河水流量不大,否則北方不會使用東線調來的水。
真正受到大眾歡迎的是中線水,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提水,是靠自然水流完成調水。
最關鍵的是水質非常高,源頭水質屬于地表一類。
就算最終輸送到北京,也能達到地表二類水,完全符合飲用水的標準。
因此,中線工程的調水基本上用于居民飲用,成本也比較低。
這樣一來,想要從雅魯藏布江繞著青藏高原調水到新疆,就要穿越多座高山、峽谷與河流。
而南水北調僅僅是東線的一期工程,僅僅是在后端爬升幾十米高的黃河地上河,都會導致最終用水價格暴增、經濟價值銳減。
如果真的要建設“紅旗河工程”,并調水至新疆,每立方米估計會達到10元至20元。
這還沒有將施工難度計算在內。
再加上抵達新疆之后,大概率也是地表四類水,不可能搞超大規模凈化。
成本就真的會上天。
即便海水淡化的成本降低至每立方米0.5美元,就算調來最好的水,如果成本高于每立方米3元,也毫無價值可言。
換句話說,如果真的計劃引水,第一選擇也是長江,而不是雅魯藏布江。
更別提新疆并不缺水,2020年總用水量達到633億立方米。
農業用水達到567.36億立方米。
【雅江水電站,不可能用于對付印度】
新疆如今面臨的問題就是淡水資源季節分布不均勻,蒸發量比較大,農業用水需要提高灌溉率。
與其投入上萬億修建“紅旗河”,不如在新疆大規模開展新能源建設。
就算搞全域精準灌溉,也比所謂的藏水入疆要靠譜。
看到這,大家就明白了,我國的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總投資達到上萬億,沒有其他的想法,就是為了發電。
畢竟,雅魯藏布江是我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水域,建設超級水電站就相當于擁有一臺“印鈔機”。
不僅可以在建設中拉動1.5倍至2.5倍的GDP,建成之后,在15年就能回本。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超級水電站的壽命很長。
【在雅江修建水電站,關乎百年大業】
按照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綜合使用年限規范》,一級大壩的設計壽命為150年,實際壽命要根據維護能力來確定。
就拿美國的胡佛大壩來說,至少已經運行89年,依舊可以正常運行。
這樣一來,我國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運行100年,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期間所帶來的利潤,超乎大家的想象。
面對如此一項超級工程,在我們花費重金打造的水電工程,不可能用于威脅下游國家。
如果真的那樣做,無異于是本末倒置和過家家。
我們當然不可能輕易破壞,關乎我國未來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發展的基礎。
對此,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欺騙和誤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