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死亡之海”的稱號令人聞之色變。但就在這片吞噬生命的沙海之上,一道由鐵塔與銀線筑起的“電力長城”正悄然崛起——中國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壓環網工程7月13日正式合龍! 4197公里線路如鋼鐵巨龍盤繞盆地,這場與風沙搏斗15年的超級工程,終于畫下震撼句點。
7月13日,當最后一根導線跨越和若鐵路與315國道,穩穩接入188號鐵塔時,現場爆發雷鳴般的歡呼。這不僅是和田—民豐—且末—若羌段線路的貫通,更標志著新疆環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歷經15年鏖戰,全線貫通!
9座變電站、4197公里線路、超半數穿越沙漠腹地——這條世界罕見的超高壓環網,終于圍住了中國最大的沙漠盆地。
“在塔克拉瑪干施工,就是與流動的沙海搶時間。”項目經理李紹偉的工裝早已被風沙浸透成土黃色。這位“沙漠老將”帶著隊伍在民豐至若羌段死磕:推平數十米高沙丘、鋪設土工布、日夜灑水保通道路……治沙成了建電網的前提。更兇險的是流沙吞噬鐵塔基礎,團隊反復試驗,最終靠摻入膨潤土、灌注加固泥漿才鎖住地基。
昆侖山脈北麓的19公里陡峭山地,則是另一場硬仗。溝壑縱橫處,騾馬難行,3000噸塔材全靠高空索道“飛”越絕壁;導線展放被迫拆成38段,增調設備人員晝夜輪轉。當螺旋錨基礎技術首次引入沙漠——像“擰螺絲”般將鋼構件旋入地下,3天完成傳統需月余的塔基,實現“零棄土、零擾動”的奇跡。
面對沙暴的死亡威脅,電網建設者卻化身“沙漠醫生”。為保護沿線胡楊林,他們挪塔位、調線路、升高鐵塔,硬是在電網與生態間劃出安全距離。工程收尾后,48萬平方米草方格將如金色鎧甲鋪展沙丘,鎖住流動的沙魔。
更大的治沙智慧藏在能源布局中。這項工程為南疆清潔能源打通“任督二脈”——新增800萬千瓦新能源接納能力,可支撐5000萬千瓦風光項目!當戈壁灘豎起光伏矩陣,電池板不僅是綠電引擎,更成為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
這條鋼鐵巨龍的價值遠不止于治沙。它徹底重塑了新疆電網格局:打破南疆“長鏈式”供電困局,供電能力飆升百萬千瓦,偏遠村鎮告別“用電焦慮”;串聯“內供七環網、外送五通道”,既點亮本地最后一公里,又打通外送主動脈;為第三條交流外送通道奠基,加速新疆與青海電網互聯,讓荒漠光電直送中東部。
經濟賬同樣驚人。拉動產業投資超283億元,創造8000+就業崗位。當沙漠腹地的風機開始轉動,綠電跨越天山,新疆“能源糧倉”正轉化為真金白銀。
回望15年征途,從昆侖絕壁到流動沙丘,建設者用無人機航拍監控、可視化牽張設備、智能防塵棚等科技利器,在“死亡之海”織就安全網。而比技術更震撼的,是數萬普通人創造的生態共贏范式——電網塔基旁草方格蔓延,胡楊林在鐵影下繼續生長,光伏板陣列與風沙共舞。
4197公里環網合龍時刻,塔克拉瑪干的夕陽將鐵塔染成金色。這條世界獨一無二的沙漠超高壓環網,不僅輸送著電流,更傳遞著一種可能:人類工程與自然生態,本可并肩而立。 當草方格鎖住流沙,當綠電照亮遠方,死亡之海正在見證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