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高北跳,季風槽活躍,97W呈現典型季風低壓狀態
7月中下旬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熱帶系統呈現出明顯異常。首先,是大氣環流格局的明顯偏移。原本應該控制副熱帶地區的副熱帶高壓,此輪大幅度偏北,整體位置逼近長江中下游一線。而在其南側,受孟加拉灣季風急流和南海暖濕氣流影響,整個菲律賓以東洋面被巨大的季風槽占據,熱力條件充沛,風場對流活躍,為臺風發展提供了理想環境。
就在這個龐大的季風槽末端,熱帶擾動97W已率先登場。該系統目前雖然尚未具備清晰的結構中心,但呈現出非常典型的“外強內弱”的季風低壓特征。也就是說,外圍對流異常旺盛,但核心仍然較為松散。不過,在副高北跳與南側季風急流夾擊的引導下,97W正在緩慢地向西北方向靠近東海,路徑方向較為明確。
預計在7月25日前后,97W將正式進入東海水域,在溫暖海溫和高空東風流協同作用下,不排除其有發展為今年第8號臺風“范斯高”的可能性。盡管這個臺風的發展潛力尚存變數,但由于它的結構問題較為明顯,難以快速整合能量形成緊湊核心,因此即便升級為臺風,其中心強度可能有限,風雨能量依然主要集中在外圍的螺旋雨帶上。
二、臺風“范斯高”路徑穩定性不足,江浙滬閩本周迎風雨考驗
雖然目前“范斯高”是否能順利升級尚需觀察,但路徑上已經初步顯現較高的可預見性。在副高引導下,它將基本沿副高西南側邊緣前行,目標直指東海和我國東南沿海。按照目前的模式推演,從7月25日開始,該系統將逐步影響浙江、上海、福建、江西等地,風雨過程自南而北推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范斯高”結構松散,外圍雨帶范圍寬廣,不排除在其尚未完全靠近之前,江南東部一帶就已經感受到持續性降雨,局地可能提前出現強對流、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天氣,甚至不排除局地雷暴大風和小范圍龍卷風的可能性。
當“范斯高”正式靠近陸地沿海,其結構若得以加強,則可能在靠近的同時迎來能量釋放高峰,局部短時風雨將會較為劇烈,尤其是福建、浙江東部、上海以及長江口沿岸一線,不排除出現局部暴雨或大暴雨,沿海風力可達7-8級,部分陣風10級以上。對沿海交通、港口作業和濱海旅游活動影響不可小覷。需關注風暴潮風險,以及持續降雨可能疊加本地地形引發次生災害的風險。
更復雜的是,“范斯高”后期面臨西風帶和北方槽系的干擾,加之副高將從目前的偏強逐漸轉為減弱,其路徑存在南壓、轉向甚至停滯不前的可能,造成局地長時間維持風雨帶盤旋,對農業生產與城市排澇構成壓力。
三、多個擾動醞釀成形,西太平洋或將迎“臺風麻將局”
除了97W外,目前西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并非孤例。整個季風槽范圍已經擴展至菲律賓以東的更遠洋區域,98W也正在悄然發展。初步觀測顯示,98W有較強的上升運動趨勢,對流中心緊湊,組織度好于97W,具備短期內發展為熱帶風暴甚至臺風的潛力,極有可能成為2025年第9號或10號臺風。而在98W之后,季風槽中還有多個擾動正在醞釀,有氣象模式甚至模擬出3至4個擾動將連續成形。這種“多臺風打麻將”局面,也即短時間內多個臺風或強熱帶氣旋在狹窄空間中共存、互擾、互相影響路徑和強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多系統共存的形勢將對后續臺風路徑預報造成極大挑戰。臺風之間可能通過“藤原效應”(兩個熱帶氣旋相互旋轉靠攏)或副高位置變化引發彼此軌跡偏移,甚至相互“吞并”或“排擠”,形成更強單一臺風系統或拖出“煙花狀”路徑。也有可能形成多個臺風分別登陸東南沿海、華南甚至臺灣、日本等地的復雜格局。
當前數值預報分歧仍較大,對后續系統路徑、強度、登陸點預判仍存在不確定性。尤其在副高逐步減弱的背景下,大氣環流趨于不穩定,不排除有臺風進入東海南部后被“卡住”,出現緩慢滯留甚至原地打轉的可能,帶來長時間的風雨影響。對此,中央氣象臺及地方氣象部門已加強監測預警,建議公眾及時關注權威信息,提前做好居家防水、防風加固、戶外活動避險等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