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題:新聞分析:臺風接連來襲,“雙臺風效應”有何影響?
新華社記者黃垚
這兩天,西北太平洋上再現多臺“共舞”的局面。第7號臺風“范斯高”25日晨位于東海南部海面上,預計將向偏西方向移動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帶沿??拷?。同時,洋面上還有第8號臺風“竹節草”和第9號臺風“羅莎”。
多臺風同時出現,會互相影響嗎?
氣象上把兩個臺風相互影響的過程稱為“雙臺風效應”或“藤原效應”。當它們中心連線之間的距離在約1200至1500公里時,兩個臺風可能明顯繞著中心連線形成的軸線做逆時針(北半球)旋轉。
“較強的熱帶氣旋會支配較弱的那一個,并對其路徑產生影響。旋轉時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一個被另一個‘吃掉’,合二為一。”國家氣象中心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向純怡說。
24日下午,“范斯高”中心位于浙閩交界東偏南方約790公里的洋面上,“竹節草”中心位于菲律賓馬尼拉西北方向約310公里的海面上,二者中心距離1300公里左右,“雙臺風效應”逐漸顯現,并與東側新生成的第9號臺風“羅莎”一起開始對西南季風水汽的“爭奪”。
為何會有雙臺風、三臺風甚至更多個臺風同時出現?
專家表示,若在某一個時段赤道輻合帶比較活躍,廣闊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多處暖海域的大氣環流及海洋條件適合臺風發展,同時生成多個臺風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事實上,多臺“共舞”并不罕見。例如2006年的“瑪利亞”“桑美”“寶霞”,2009年的“芭瑪”和“茉莉”,2010年的“獅子山”“圓規”“南川”以及2011年的“海馬”和“米雷”等。
和一個臺風“獨居”相比,這樣的情況讓臺風的路徑預報、強度預報不確定性都明顯增加。
“臺風的影響環境本身就很復雜,包括海面溫度、海陸不同分布、副熱帶高壓、西南季風環流、南亞高壓和赤道緩沖帶等,而在同一海域出現兩個或多個臺風時,每個臺風又會成為另一個臺風的環境條件?!毕蚣冣f,相對于其他條件變化,臺風自身的變化更快,這樣使得情況就更加復雜,預報所需考慮的因素就更多。
中央氣象臺25日發布的臺風藍色預警顯示,預計25日8時至26日8時,受“范斯高”和“竹節草”共同影響,東海大部、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南海東部和南部、杭州灣、江蘇南部沿海、浙江沿海、福建沿海、臺灣島沿海將有6至8級大風、陣風9至10級。浙江東部、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臺灣島北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至150毫米)。(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