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國家,友好的民眾、秀麗的濱海風景、平和的佛教社會氛圍,讓人對泰國產生了一種“人畜無害”的感覺。
實際上,歷史上的泰國一度極具侵略性,20世紀上半葉,在極端民族主義——泛泰主義的影響下,泰國將老撾、緬甸東部、馬來半島北部甚至中國云南看作“泰族故土”。
▲泰國認為自己損失了太多領土
從1939年起,泰國接連入侵老撾、緬甸等地。
中泰兩國并不接壤,但為奪取中國云南所謂的“泰族聚居區”,自1942年起泰國兩度入侵中國云南,當時裝備較差的中國軍隊拼死抵抗裝備飛機坦克的泰軍,邊境戰爭情況十分慘烈。
泛泰主義是如何產生發展的?受其影響的泰國做出了哪些狂妄的侵略舉動?
▲二戰時的泰國裝甲部隊
一、反客為主的外來者
從中國西南到中南半島,再到印度東部的廣大區域內,生活著一支語言類似、同宗同源的龐大族群——傣泰民族。
諸如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泰族與佬族,緬甸的撣族、印度東部的阿薩姆族、中國的傣族都屬于傣泰民族。
▲傣泰民族(壯侗語族)分布
“泛泰主義”是在傣泰民族基礎上,民族主義在泰國衍生出的形態,核心內容分為境內境外兩條主線。
境內方面,要讓泰國的少數民族全面泰化;境外方面,泰國的泰族作為傣泰民族最大分支,有責任整合分布在中南半島、中國云南、印度東部的整個傣泰民族,建立泰族占絕對主導的民族國家。
要理清泛泰主義的發展,就要從傣泰民族的形成說起。
▲狹義的傣泰民族分布(橘色)
傣泰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云貴高原南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分散傣泰部落開始在怒江流域形成部落聯盟,后發展成哀牢國政權。
公元前109年,西漢征服云南東部的滇國,隨后百年間,大量人口因戰亂向西逃入哀牢境內。這些人在語言和文化上與傣泰先民融合,壯大了傣泰民族實力。
▲哀牢國
1世紀后期,東漢將哀牢納入版圖,傣泰民族被怒江一分為二,一部分成為漢朝屬民,余者則向西進入今緬甸中北部建立撣國政權。但即便分裂,傣泰先民仍是中國西南部實力較強的民族。
公元8世紀,南詔國崛起統一云南,傣泰民族雖然是云南的重要力量,但南詔卻是白族祖先建立的國家,傣泰各部被納入其統治。傣泰族群皈依了佛教,形成以“勐”(壩子)為核心的稻作社會結構。
▲南詔
云南的河流大都向南流入中南半島,沿途形成大量南北走向的河谷,傣泰民族因人口膨脹、土地肥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向外遷徙,這些河谷成為傣泰民族南遷的主要通道。
接連與唐朝、吐蕃的戰爭削弱了南詔國力,南詔因內亂滅亡后,“戰亂魔咒”再度推動分散的傣泰群體大規模向南、向西遷徙并形成幾個重要分支。
▲傣泰民族遷徙路線
一支進入云南西雙版納,成為中國傣族的源頭。第二支沿怒江進入緬甸撣邦高原,以村寨為單位在撣邦高原滲透蔓延,這支傣泰民族最終成為今緬甸的撣族及分支。
但更多的傣泰移民沿著瀾滄江-湄公河進入當時吳哥帝國境內。該帝國由高棉人(今柬埔寨主體民族)建立,控制著當時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土地。
▲吳哥帝國
傣泰民族充當吳哥帝國的雇傭兵、勞動力,同時積極學習其先進的社會文化,逐步形成今泰國、老撾的主體民族泰族、老族。
隨著吳哥等東南亞舊政權的衰敗,12-13世紀,遷徙而來的傣泰民族“反客為主”,建立了一眾政權,如蘭納(泰北山區)、素可泰(泰南平原)、瀾滄(老撾)、阿洪姆(印度東部)、撣人(緬甸撣邦)。
▲中南半島上的傣泰政權
13世紀初,蒙古軍隊大舉進攻云南,各族民眾不堪戰亂紛紛逃離,在中國一次次的戰亂影響下,傣泰民族加速南遷,進入中南半島上的各傣泰政權境內,這些傣泰實力得到增強的同時,南遷的傣泰民族開始分化。
蘭甘亨大帝(1279–1299年)時期,素可泰王國勢力延伸至馬來半島北部,他創制泰文字母,奉佛教為國教,奠定泰文化基礎,至此,泰族成為南遷傣泰民族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蘭甘亨
素可泰滅亡之后,泰族又建立大城王朝。大城王朝控制了泰北,同時向東侵略柬埔寨領土,向西與緬族建立的緬甸封建王朝打得不可開交。但緬甸長時間控制撣族(傣泰分支)居住的撣邦高原。
此時,中國的元明兩代持續強化對云南的實控,但因距離中原遙遠,對滇西的傣族等少數民族土司控制時強時弱,傣族建立了強大的麓川半獨立政權。
▲麓川王國
相較于其他傣泰政權,暹羅泰族占據著肥沃的湄南河平原,在農業帝國時代,這足以讓泰族成為東南亞傣泰各族的最強者。
大城王朝滅亡后,1782年,泰族建立曼谷王朝,對外國號稱“暹羅”,該王朝對泰國的統治延續至今。
▲東南亞農業資源分布
1786-1795年,暹羅相繼吞并馬來半島北部和柬埔寨西部。1830年,暹羅滅亡萬象王國,控制老撾大部。至此,暹羅成為當時中南半島的主要力量,控制了半島大部分傣泰民族聚居區。
▲鼎盛期的泰國版圖(含名義統治區)
此時的暹羅泰族已經成為南遷傣泰民族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如同俄羅斯族在斯拉夫人中的地位,泰族已然成為中南半島傣泰族群的老大哥。
19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不斷入侵東南亞。法國向越南、老撾、柬埔寨滲透,英國則吞并了緬甸,馬來半島南部。除暹羅泰族外,其他傣泰民族均落入列強殖民統治,勉強支撐的暹羅陷入英法全面包圍。
▲19世紀初的東南亞
1868年,年僅15歲的朱拉隆功繼承王位,即拉瑪五世。他曾游歷新加坡、爪哇和印度。1873年親政后,他開啟了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社會變革,決心“將暹羅帶進現代世界”。
朱拉隆功模仿西方設立咨議院、樞密院和12個現代內閣部門;建立省-行政區-縣-村四級體系。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奴隸制的同時,暹羅實現了司法和財政的現代化,這些措施使暹羅從一個散裝封建王國轉變為現代中央集權國家。
▲朱拉隆功
但暹羅的國力仍無法與英法列強抗衡,朱拉隆功將撣邦高原東部、馬來半島北部割讓給英國,將老撾和柬埔寨的勢力范圍讓給法國,同時給予英法治外法權及最惠國待遇,以此滿足英法胃口。
英法出于避免直接沖突的考量,也同意將暹羅作為緩沖國,暹羅就此成為當時東南亞唯一獨立的主權國家。
▲泰國領土淪喪
亡國危機讓暹羅政治精英頗為擔心,老撾、柬埔寨西部等領土淪喪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屈辱感。
西方傳入的民族主義成為他們的思想武器,拯救被列強殖民奴役的其他傣泰民族成為泰國政治精英的主張。此后泰國的泛泰主義逐步失控,滑向了極端民族主義的道路。
▲夾縫中的暹羅
二、白象帝國
1910年朱拉隆功去世,新即位的拉瑪六世為鞏固獨立地位,于1910-1925年通過放棄在馬來半島北部宗主權、允許外資進入等代價,陸續收回列強治外法權,對西方執行的3%關稅提升至5%-20%,暹羅財政狀況大為改觀。
▲拉瑪六世
拉瑪六世還通過參加一戰、加入國際聯盟等方式不斷提升暹羅國際地位。暹羅在東南亞的政治地位和綜合實力愈發強大,擺脫不平等條約的束縛讓暹羅泰族民族自信心暴漲。
拉瑪六世主動推動泰族民族主義發展,他寫了一本名為《東方猶太人》的書籍,無端指責暹羅華人“剝削泰人,是暹羅社會的毒瘤”。拉瑪六世借著民族主義旗號,將境內非泰民族樹立成排擠和同化對象,意圖實現國家的全面泰化。
▲暹羅軍隊在巴黎參加一戰勝利游行
民族危亡推動了民族主義學術研究的興起,如英國學者柯奎翁提出“南詔泰族建立論”,宣稱泰族最早在云南建立了政權,后受漢人、蒙古人壓制被迫南遷。
再如美國人杜德、伍德的《泰族——中國人的兄長》《暹羅史》都將泰族描繪成世代居住在云南,比華夏民族更早建立文明的民族,只是后來受到漢人壓迫被迫離開故土。
▲泰國眼中泰族政權(黃色)發展
這些觀點帶有明顯史學錯誤和個人偏見,但暹羅泰族卻奉其為圭臬,把這些謬論作為推動泛泰主義的抓手,毫不掩飾的寫進教科書。泰族精英借此完成了對民族歷史的“重新構造”,即暹羅是全體傣泰民族的母國、全體泰族居住之地都應被整合。
1932年,暹羅發生軍事政變建立君主立憲制,當時日本是唯一位居列強的亞洲國家,對于暹羅軍政府來說,模仿日本走軍國主義道路是實現富國強兵,同時保證軍方利益的最優選擇。
▲暹羅推崇日本模式
1938年初, 少壯派軍人領袖頌堪當選為總理,同時還兼任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軍人占據了議會過半的席位,暹羅的軍國主義傾向日趨加強。
上世紀20-30年代,全球各地民族主義蓬勃發展,為了支撐本民族所謂的“歷史敘事”,各民族都大力開展研究,為民族主義提供學術支持。
▲泛泰主義者希望吞并湄公河東岸(藍色)
除了泛泰主義,全球的泛突厥、泛斯拉夫等民族主義也在快速發展,其中最具影響力和破壞力的當屬德國的泛日耳曼主義。
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統治下,以整合日耳曼民族聚居區為借口,接連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
▲德國的擴張
德國憑借民族主義推動領土擴張的行徑讓暹羅軍政府大受啟發,泛泰主義成為配合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思想工具。
推行泛泰主義的第一步就是更改國號。泰民族主義的主要倡導者鑾威集聲稱泰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除了暹羅國內1300萬人,在中國南部、法屬印支和英屬緬甸還有2300萬泰人散居。應當通過調整國名來聯合他們。1939年5月,暹羅通過決議改國號為泰國。
▲暹羅軍事政變
在國內領域, 頌堪政府泛泰主義政策推行的目標就是實現“泰人治泰”, 意在確立泰人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支配地位。
少數民族(尤其是華人)學校、報社被大量關停,學校教學悉數改用泰語。少數民族要熟練掌握泰語,還要有泰式名字。
▲頌堪
泰族在政府支持下在稻米等主要商品領域占據主導,華人等少數族群商人甚至不被允許進入主要貿易行業。
頌堪高舉泛泰主義大旗,在公開講話中提出收復“泰族失去的土地”,按照希特勒模式建立泰族帝國的訴求。
此時二戰爆發,德國擊敗法國,日本也逼迫法國對其開放越南的軍事基地。對于泰國來說,19世紀末被法國割占的老撾、柬埔寨西部是無可厚非的泰族聚居區。泰國總理鑾披汶·頌堪認為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無法得到法國本土的支援,這是泰國奪回“泰族故土”的大好時機。
▲泰國試圖挑戰地緣秩序
1940年10月,泰國主動出擊侵入柬埔寨,泰法戰爭爆發。泰國陸軍、空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力都強于法國,因此在柬埔寨、老撾戰線步步推進。為挽回陸上戰場頹勢,法國海軍主動出擊,在曼谷外海重創泰國海軍。
▲泰軍繳獲法軍軍旗
隨著兩國戰事焦灼,日本為拉攏泰國,主動調停泰法戰事。在日本軍事壓力下,法國被迫同意將老撾西北部、柬埔寨西部共計5.4萬平方公里領土割讓給泰國。
戰爭的勝利讓泰國看到了戰勝西方列強的可能,頌堪的聲望持續走高,泰國民眾對泛泰主義的追捧達到頂峰。
▲泰國獲得柬埔寨西部三省
三、被終結的野望
1941年12月,日軍大舉入侵東南亞。為借道入侵英屬緬甸和英屬馬來亞,日軍強行登陸泰國。
泰國自知無力對抗日本,頌堪也希望借助日本力量實現泛泰主義旗幟下的領土擴張,泰國遂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并向英美宣戰。
▲日軍登陸泰國
緬甸戰役期間,泰國組建征緬方面軍(兩個精銳步兵師加一個空軍聯隊)進攻緬甸東部撣邦。
駐防當地的是中國遠征軍第93師。1942年4月12日起,泰軍轟炸機連續三天狂轟濫炸。15日,兩個泰軍師三面合圍93師。一名中國連長舉白旗試圖交涉,剛出戰壕即被射殺。面對泰軍的肆無忌憚,中國守軍憤然反擊,首日即讓泰軍留下數百具尸體。
▲1942年,泰國占領緬甸撣邦(撣族為傣泰分支)
久攻不下的鑾披汶調來戰象團。5月2日,數十頭戰象沖垮93師防線,象背上的機槍掃射造成中國軍隊單日傷亡逾1500人。加之日軍切斷滇緬公路,93師殘部被迫撤回云南。
中泰并不接壤,但泰國認為自己有能力擊敗中國,妄圖占領云南的傣族聚居區。
▲泰軍從撣邦入侵云南
1943年初,泰軍王牌第一機械化步兵師入侵云南。泰軍于2月中旬攻占西雙版納打洛鎮——這是中國領土首次被泰國占領。
泰軍裝備有坦克和飛機,總兵力是中國軍隊的3倍。中國軍隊堅守不退,93師以連為單位展開游擊戰,晝夜襲擾使泰軍疲于奔命。
▲云南生活著大量傣族
3月11日,第93師發動總攻,在付出超過4000人的巨大傷亡后擊潰泰軍,泰軍殘部逃出云南國境,師長險成俘虜。泰軍第34營4連連長他儂·吉滴卡宗率部完整撤出中國,被泰國譽為英雄。此人后來官至元帥,二戰后兩度出任泰國總理。
▲他儂·吉滴卡宗
為拉攏泰國,日本在1943年將撣邦東部、馬來半島北部四邦控制權交給泰國。泰國在撣邦東部成立“源泰邦”,對馬來四邦則派遣軍事將領控制當地穆斯林王公,算上此前從法國奪取的土地,領土面積增幅達19.5%。
▲泰國的領土擴張
與“蒸蒸日上”的泛泰主義熱潮相比,此時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英國也與中美兩國從印度反攻緬甸。
眼見日本陷入頹勢,泰國的親美反日政治力量“自由泰運動”(由泰國駐美公使成立)發動政變,推翻頌堪政府并疏遠與日本的關系。
▲日本節節敗退
1945年9月,日本戰敗投降,泰國為避免淪為戰敗國,宣稱此前頌堪向英美宣戰無效。泰國把馬來四邦、撣邦東部和湄公河東岸還給英法,賠償英法因泰國入侵而遭受的損失。
中美承認泰國“自由泰運動”為盟軍戰勝軸心國做出的貢獻,認同泰國不是戰敗國。法國無力顧及遠東,倒是英國決定將泰國變為殖民地。
▲泰國吐出侵占領土
戰后的美國為獲得全球霸權,首先要肢解老牌帝國的殖民體系。在美國壓力下,英國放棄吞并泰國,被救了一命的泰國徹底倒向美國。
為了表明和泛泰主義決裂,泰國恢復暹羅國名,借此與戰敗國身份做切割,經歷二戰的泰族沒有了往日的風光,泛泰主義開始退潮。
▲泰國在緬甸撣邦修筑的公路
因為頌堪未被當做戰犯,他在1948年再任總理,并于次年再度改國名為泰國。頌堪將此次改國名辯稱為“建立民族國家的正常舉措”。
認識到和列強及周邊國家國力差距之后,泰國選擇夾起尾巴生活,不敢對周邊所謂的“泰族故土”有一點非分之想。
▲泰國眼中丟失的領土
周邊國家也對泛泰主義保持警惕,新中國在1950年民族識別時將中國境內的泰族統一更名傣族,用以和泰族做區別。
緬甸建立聯邦制國家,加強對撣邦撣族等傣泰民族的控制,越南于1954年取消西北部泰族十二州(西雙楚泰)自治區地位。
冷戰中的泰國安心充當美國在中南半島的“重點棋子”,不敢打破現有區域秩序,唯獨在教科書中繼續宣傳著“南詔泰族國家論”“漢人壓迫南遷論”等錯誤的泛泰主義論調。冷戰后,泛泰主義在泰國退潮。
對于泰國人來說,最初的泛泰主義是拯救亡國危機的思想武器,但在20世紀初的動蕩局勢中,泰國作為東南亞唯一的獨立國家,泛泰主義與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畸形結合,差點徹底摧毀泰國。
清醒過來的泰國及時適應了二戰后的地緣格局,通過發展旅游和輕工業,保住了地區強國的地位。
▲中泰走廊
如今,正在修建的中泰鐵路將從云南西雙版納出境,經老撾到泰國,這條鐵路穿越了大片傣泰民族聚集區。在傣泰各族平等合作的基礎上,“泛泰認同”在褪去侵略擴張的底色后,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動力。
當泛泰主義在泰國的大地上逐步消散,只有歷史的遺跡還在記述著這個曾出現在泰國人心中的幽靈。
▲曼谷的1940年泰法戰爭紀念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