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 U19 女籃以第 11 名的成績結束世界杯征程時,一個名字卻讓球迷看到了希望 ,19 歲的冉珂嘉。場均 19.1 分 11.3 籃板 3.1 助攻的全面數據,效率值高達 22.1,這位身高不足 1.8 米的后衛,竟以 "非典型" 表現拿下賽會籃板王,成為國際籃聯點名的六大新星之一。面對女籃后衛線青黃不接的現狀,提前將她納入培養體系,或許正是破局的關鍵。
翻開冉珂嘉的技術統計,每一項都透著 "反常"。作為后衛,她的場均得分、籃板、效率值均斷層式領先全隊,尤其是 11.3 個籃板的數據,不僅遠超同位置球員,甚至比不少內線中鋒更搶眼。在與捷克隊的生死戰中,她狂砍 25 分 16 籃板,并用一記關鍵 2+1 將比賽拖入加時,這樣的大心臟表現,很難讓人相信她還是個未滿 19 歲的小將。
更難得的是她的 "全能屬性"。啟動速度快如閃電,能在攻防轉換中撕開防線;籃板意識堪比內線,總能預判落點搶占先機;對抗能力更是遠超同齡球員,面對歐美高大后衛也不落下風。國際籃聯評價她 "從 U18 亞洲杯的不起眼角色,蛻變為世界杯的耀眼新星"。
當下中國女籃正面臨后衛線的斷檔,年輕一代能接棒的球員屈指可數。近年來國家隊集訓名單中,后衛位置常出現 "熟面孔重復出現" 的情況,年輕球員要么經驗不足,要么特點不夠突出。冉珂嘉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一缺口,既有后衛的持球組織能力,又有內線的籃板拼搶韌性,這種 "復合型" 特質正是現代籃球稀缺的人才模板。
看看她在世界杯的表現:面對高強度對抗不怯場,關鍵時刻敢出手,技術短板在實戰中快速補強。這種在壓力下的進步速度,恰恰說明她具備提前接受更高強度訓練的能力。女籃國家隊的訓練體系和比賽強度,能加速她的技術打磨,避免陷入 "低水平重復" 的成長陷阱。
從朱婷到全紅嬋,中國體育從不缺 "年少成名" 的案例。對于冉珂嘉來說,現在需要的不是 "等待時機",而是 "創造時機"。讓她盡早進入國家隊視野,與王思雨等前輩同場訓練,既能學習經驗,也能提前適應國際大賽節奏。或許用不了多久,這位能搶籃板的 "硬核后衛",就會成為中國女籃后衛線的新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