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全紅嬋,又給那些“黑子們”,上了一課!
這段時間,她訓練的視頻在網上傳開了,這位大家看著長大的奧運冠軍,養好腳傷重新穿上了訓練服。
可畫面一出來,不少人直呼“不敢認”,姑娘明顯圓潤了不少,在跑步機上呼哧帶喘,拉個單杠瞧著也挺費勁。
這一下子可炸了鍋,各種議論都有,而核心都繞不過跳水運動員人人要過的那道“鬼門關”:長身體,也就是行家常說的“發育關”。
回想年初那會,全紅嬋好像“隱身”了,接二連三地退出重要比賽,好些球迷心里直打鼓:這才幾塊金牌就準備“功成身退”了?
后來國家隊出來回應了,她是腳腕子里那根韌帶受了傷,得踏踏實實地養著。
對運動員來說,小傷拖成大病的事可不少見,歇著是正理,這下大伙兒才松了口氣,不是要退就行。
可沒成想,這養傷的幾個月,卻悄悄埋下了后面風波的引子.....
眼看著腳丫子不疼了,全紅嬋干脆回了趟廣東湛江的老家,遠離了跳水池和高強度的訓練,她跟普通十七八歲的姑娘沒啥兩樣。
陪爸媽說話,吃家里的飯菜,還高興地爬樹摘荔枝,這些日常被她大大方方地曬在了網上。
看得出來,孩子挺開心,是在彌補那些年被訓練占掉的天倫之樂,可這簡單的快樂,卻被一部分網友“盯上了”....
尤其是看到摘荔枝的視頻,不少人都在評論里提:嬋寶胖了,這臉圓的...
雖說吃是福氣,自家孩子胖點家長都樂呵,但放在頂著奧運冠軍光環的全紅嬋身上,一些人的反應就復雜了,開始操心她還能不能跳得動,催促她趕緊“管住嘴”,盼著她早日重現水花消失的奇跡。
但其實想想,養傷期間活動量驟減,加上回家吃上媽媽的味道,長點肉再正常不過了。
而現如今,眼看著離九月份全運會越來越近,全紅嬋也擼起袖子加油干了。
可這最新曝光的訓練畫面,確實讓不少老觀眾看得有點“懵圈”。
曾經那個身輕如燕、入水悄無聲息的“小豆芽”,現在大腿結實了不少,身板也厚實了一圈,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換了個人。
更要緊的是,訓練強度跟以往完全沒法比,跑步機上沒跑多久已是汗如雨下,停下來直喘粗氣;引體向上更是吃力,做上幾個就累得坐地上。
那些過去對她來說如同“喝涼水”的基礎訓練科目,如今也讓她滿臉寫著“費勁”....
而網上看著的人心里可不是滋味,有失望的,有擔憂的,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這身板不如改行去試試舉重。
其實這份急切,可以理解,無非是怕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真就被這道攔路虎絆倒了。
大伙都清楚,跳水這活,講究的就是個“斤兩”和“利落”,空中那轉體翻騰,身子沉了一兩斤感覺都大不同。
運動員,特別是十幾歲的女娃子,青春發育期一來,個子往上竄、體重往上加,原本那套肌肉記憶就得打散重來。
這“發育關”堪稱是跳水界公認的難題,多少好苗子就是沒闖過去,漸漸消失在公眾視線里。
而陳芋汐她媽幾年前就在采訪里點過這事,說全紅嬋那會的“水花消失術”,跟她年紀小、身子骨還沒長開有直接關系。
這話當時好多人不愛聽,覺得抹殺了孩子的努力,可如今回頭咂摸咂摸,老人家說的是大實話,點透了其中的門道....
不過,也先別急著下結論說人家“完了”。
全紅嬋那股子勁頭,腳傷剛好利索,就馬不停蹄地殺回了訓練場,擺明了是不想輕易言棄。
雖說那訓練畫面看著是有點費勁,齜牙咧嘴、滿頭大汗的,可姑娘該做的動作一個不少,該流的汗一滴沒省。
那股子咬牙堅持的倔勁,透過屏幕都能感受到,而且細看她的訓練安排,廣東隊的教練也不是蠻干,先是從恢復體能開始,水里泡泡找找感覺,在特制的大球上練練平衡感,穩扎穩打,還沒急著上高強度的翻滾架子。
這就說明路子是穩妥的,明白這事急不得,得給身體一個重新適應和調整的過程。
而隊里頭也透出風來,體測的最新數據,體脂確實比奧運會那會高了幾個點,肌肉的耐勞程度也掉了一截。
但這都在傷病康復后、恢復訓練的預料之中,這就好比以前的那些農村人,病了一場下地干活,頭一兩天肯定不如生病前手腳麻利,總得有個恢復的過程。
現如今網上的聲音是挺鬧騰,著急的有,不看好的也有,甚至有人搬出“陳母預言”來佐證。
可冷靜想想,對一個剛剛19歲的姑娘來說,這要求是不是太著急了點?
她才多大點年紀啊,已經捧回三塊奧運金牌了,這成就放整個體育史上看也是響當當的。
多少優秀的運動員拼盡整個職業生涯,也沒能摸到一塊奧運獎牌,單憑這四金,她的職業生涯價值已經足夠輝煌,無需再向誰證明什么。
她現在面對的,是每個跳水天才少女幾乎繞不開的“成長煩惱”,這本身就包含在競技體育的挑戰和魅力里。
再說了,這“發育關”不是今天才蹦出來的問題,當初她拿冠軍時,就已經知道,將來肯定要過這一關。
現在她遇到挑戰了,完全是預料之中的事,是難關,就想辦法闖;闖不過去,也沒什么可丟人的,轉換賽道,安安心心讀大學,開啟人生新篇章,十九歲的人生擁有無限可能性。
想想伏明霞,當年不也是在發育期體重增長后,愣是通過調整技術再塑輝煌嗎?
眼前的情況,就是全紅嬋這姑娘胖了些,訓練也看著挺苦,讓人揪心,可這點事,真犯不上就嚷嚷“廢了”、“不行了”。
運動員的路哪有一馬平川的,長了肉,那就一點一點減下去;狀態丟了,那就一板一眼練回來。
她小小年紀就闖蕩賽場的那股子倔勁、狠勁、不服輸的勁,大家都是親眼見過的。
這些場外看熱鬧的,與其早早地“唱衰”人家,不如多點耐心和信任。
別瞎操心,對專業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國家隊和省隊的教練組心里有譜,全紅嬋這小妮子心里更有準。
給她點時間,給她點空間,也許到了九月的全運會賽場上,這姑娘又能給咱們變個“魔術”,讓水花“啪”一下消失了呢。
榮耀會褪色,天賦會變化,唯有自律能讓人一次次從低谷里爬出來,這或許比金牌更值得掌聲。
畢竟,人生路上,我們都要面對自己的“發育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