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張繼科杯在杭州臨安悄悄收尾。
現場人山人海,1200多名選手從全國30個地區趕來,場館外直播間也被擠爆了。小孩舉著拍子追著球跑,老年人戴著護腕不肯輸,賽場上年齡差了60多歲的人同場競技,誰也不讓誰。
張繼科站在開球臺前,一旁是蔡振華。兩人一起擊球,算是正式拉開了比賽的帷幕。這一幕讓人有點出神,不是因為場面有多隆重,而是因為這是奧運冠軍第一次用自己名字辦全國性的民間賽事。
你說他圖什么?賺錢?那199塊的報名費確實是要先買張繼科的教學課,有人覺得合理,有人覺得像變相收錢。但看臺下那些舉著手機拍照、穿著球衣焦急熱身的選手,很多人不在乎這些,只想打一場像樣的球。
這事真不是隨便搞搞的。別說奧運冠軍,就連劉國梁都沒整過“劉國梁杯”。張繼科干了,那是要扛不少風險的。2023年那場債務風波,他被罵到體無完膚,很多人以為他就此退場。他沒退,換了條路重來。
他沒回專業賽場,而是走進了人群。不是復出,是轉身。不是對抗,是融入。
人民日報也發文夸了,說這比賽讓乒乓球走出了專業場館,成了普通人的事。聽起來像是官話,但真的,你看比賽現場,誰都能感受到那種熱氣騰騰的勁頭。有個5歲的小朋友揮著拍子打得賊認真,一旁68歲的老頭兒捋著袖子喊“再來一局”,你說這不是生活,那什么是?
張繼科沒把自己架高。雖然是主辦方,他在場邊也跑來跑去,跟小孩合影,幫老爺爺撿球,還給志愿者打氣。那個曾經一拍吼到桌子都震的男人,現在笑得比誰都溫和。
他身邊沒多少人高調站臺。馬龍、樊振東都沒露面,網上不少人問,他們是不是和張繼科“鬧掰了”?但最近一個視頻直接打臉這些猜測。
視頻里,張繼科和蔡振華邊走邊聊。張繼科說:“前兩天馬龍和小胖(樊振東)還聯系我,說要不要發個視頻宣傳下,我說不用,不用發,別到時候……”話沒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不是不想他們幫,而是怕他們被拖下水。張繼科知道,自己現在是敏感詞,馬龍和樊振東都是現役主力,風吹草動都能上熱搜。這份顧慮,不是裝,是清醒。
但馬龍和小胖的舉動讓人動容。沒有攝像頭,沒有觀眾,他們主動給張繼科打電話,說想幫忙宣傳。這不是作秀,是兄弟情。
說到底,這仨人早就是一個戰壕出來的。2012年倫敦奧運,張繼科和馬龍一起拿下男團金牌。2016年里約,又并肩作戰。那時樊振東還是小隊員,張繼科就說:“這孩子遲早是大滿貫。”現在小胖真的圓夢了,張繼科第一時間發了祝福。他們一直在聯系,沒斷過。
但就是這種聯系,張繼科寧愿藏著。他怕他們被牽連,不想讓兄弟為自己承擔風險。這不是疏遠,是體面。
記者之前問他,要不要請樊振東來下一屆張繼科杯,他笑了,說:“等小胖不當一線主力了,隨時來!我給他設一分制,他也不好打!”全場都笑了。聽起來是玩笑,其實是分寸感。
張繼科說過,等樊振東退役了,隨時歡迎來玩,來就行,不用打。這種話,說出口輕巧,背后卻藏著很多考量。他知道,一旦牽扯到現役運動員,輿論可能立刻翻臉。他不想讓兄弟被拿來做文章。
這屆比賽結束后,很多人問他下一站在哪,他沒正面答。只說了一句:“一步一步來。”你可以聽出他沒放棄,也沒沖動。
這條路比賽場難走多了。沒有教練指揮,沒有裁判吹哨,只有自己扛著名聲、爭議、債務、信任,一步步往前走。張繼科沒再吼,也沒再摔拍,但你能看出來,他還在拼。
這場比賽沒明星站臺,也沒大廠贊助。可每一個來參賽的普通人,都是主角。
有個小女孩打完比賽后在場邊哭,張繼科走過去拍拍她的頭,說“打得很好”,她立刻笑了。那一刻,比拿冠軍還亮眼。
張繼科不再是那個在奧運賽場上怒吼的“藏獒”,但他也沒變。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把那股不服輸的勁,用在了讓更多人打上球這件事上。
下一屆張繼科杯什么時候辦,在哪辦,誰來打——沒人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他不會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