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IT之家援引臺媒《電子時報》消息,長江存儲正低調卻兇猛地擴產。今年其NAND閃存國內市場份額預計沖到30%,更關鍵的是,到2026年底,全球每100片NAND芯片中,可能有15片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生產線。
存儲芯片一直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卡脖子”環節,但長江存儲的突圍策略很“接地氣”——先搞定設備國產化。報道提到,存儲芯片工藝比邏輯芯片簡單,長江存儲已在蝕刻、沉積等關鍵環節撕開口子,首條全國產設備產線今年下半年試產。若順利,2026年產能將迎來爆發。
這步子邁得穩:不盲目追求“全自研”,而是先啃下存儲這塊“硬骨頭里相對軟的”。畢竟,能自主可控地造出閃存,手機、SSD等產品供應鏈就多一分底氣。
眼下,全球存儲市場仍被三星、SK海力士等巨頭把持,但長江存儲的15%目標絕非空談。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加上國產替代政策助推,這場逆襲戰,或許比想象中來得快。
大家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討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后續文章。每日分享科技熱點!
(數據來源:IT之家、《電子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