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還能漲回去嗎?好多人還在盼著再來一波暴漲,其實啊,把房地產單純當成資產,想法有點太簡單了。
首先買房的首付哪來的?不少都是父母攢了十幾年、二十年的錢,這可是家里的老底兒,也就是所謂的存量財富。那貸款呢?說白了,就是未來二三十年得拼命干活掙錢還,這不就是把往后的勞動力提前“預支”了嗎?你見過70歲還能從銀行貸到款的嗎?肯定不行啊,因為這時候已經沒多少勞動價值可以換錢了。
這么一算,首付拿走了前二三十年的積蓄,貸款又套牢了后二三十年的勞動,加起來差不多40年。人生能有幾個40年?最能掙錢、最有價值的不就是這幾十年嗎?等這些都被“拿走”了,房地產的歷史使命其實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再看看現在的情況:20年下來,城鎮化率都到67%了,差不多家家都有房,96%的家庭都有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超過40平米。你說,還能怎么漲?房地產火了一二十年,哪有一直漲的道理?現在供需早就變了,房子已經供大于求了。
供應量越來越多,庫存堆成山,城鎮化也快到頭了,大家手里的錢也沒以前那么敢花了,這些問題誰也躲不開,都在影響買房的需求啊。
要是再暴漲一次,那房價和收入的差距就更大了。北上深這些地方,房價已經是普通人年收入的20多倍,成都平均也得10倍以上,好點的新房更是不止。到時候,買不起房的人越來越多,就算有人說“好房子本來就不是給普通人準備的”,可有錢人再多,也不能天天買房子玩吧?最后這些房子想賣都賣不出去,流通性差了,這房子還能值錢嗎?
還有人惦記著像以前那樣搞棚改拉動房價,其實現在是城市更新,以前是到處蓋新房“攤大餅”,現在改成往精了做,主要滿足有錢人的高端需求。普通商品房早就不缺了,存量太多了。
去年926開會就說了,要讓房地產止跌回穩,意思是別跌太猛,慢慢調整,穩住銷量就行,不是說要漲價。4月份市場有點回暖的苗頭,沒繼續“踩油門”反而“踩剎車”,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啊,好多人理解錯了,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還忙著搶房,結果交了“學費”。以后買房得換個思路:就當是買個消費品,而且盡量選好房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