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不光雙方已經厭倦了,全球的看客們也都想知道什么時候收場,如何收場,如今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期。
前線戰場上,俄羅斯帶著朝鮮的援助大軍壓境,境內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朝著對方的城市扔炸彈,打的不可開交。
然而,眼看大決戰就要來了,澤連斯基卻說:談判!可就連特朗普的50天通牒都被俄羅斯給無視了,談判還會答應嗎?
來來回回的報復
7月19日,87架烏軍無人機突襲莫斯科,盡管俄國防部宣稱“全部攔截”,但燃燒的殘骸仍砸穿居民樓,導致1人死亡、43人受傷,俄軍的“成功攔截”在平民傷亡面前淪為諷刺。
48小時后,報復降臨烏克蘭,俄軍啟動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之一,烏克蘭全城六成區域遭襲,而此時莫斯科四大機場被炸后的硝煙還未散盡,戰爭的齒輪同步碾碎著兩國民生。
與此同時,16萬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庫皮揚斯克-科斯特揚季尼夫卡三角地帶完成集結,烏東防線的三大要塞迎來鋼鐵洪流。
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親赴前線督戰,中央集群切入波克羅夫斯克東北郊的羅金斯科耶,占領克拉斯諾利曼斯卡婭高地后,炮火已覆蓋城市西翼。
烏軍曾在此部署15個旅,如今防線卻被俄軍“繞行穿插”戰術撕開裂口,突擊隊繞過陣地直插烏達奇諾耶定居點,這座堅守6個月的城市瀕臨陷落。
和談信號發出
然而,當俄軍兵鋒距波克羅夫斯克市區僅數公里時,澤連斯基在社交平臺突然拋出談判的橄欖枝。
這一轉變引發全球錯愕,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揚言“只要美國軍援到位,轟炸莫斯科不在話下”。
但現實是,特朗普將對烏軍援變成生意,武器需北約國家自費購買并運輸,德法等國興趣寥寥,承諾的1700億美元援助僅750億到位。
而這番轉變的背后還有個人政治危機的壓迫,原定2024年5月結束的總統任期,被他以戒嚴令延長為“戰時大總統”,支持率隨之暴跌至49%,遠遜于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
美國的爆料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爆料稱特朗普政府策劃政變,扎盧日內被內定為接班人,所以此時的談判籌碼,實則是澤連斯基的政治生命。
更殘酷的真相來自于戰場,烏軍累計傷亡超數十萬,為填補兵源,征兵年齡從25歲降至18歲,但厭戰情緒讓征召效率低下。
經濟上,2024年國家預算赤字達386億美元,債務占GDP比例飆升至84.4%,西方輸血一旦停止,債務違約近在眼前。
俄羅斯的反應
俄羅斯那邊雖然積極響應,但一面宣稱談判雙方“立場截然相反”,一面將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砸向烏軍工企業,普京的談判哲學始終是“以戰迫和”,而其底氣來自三張王牌。
首先是盟友朝鮮,3萬“非軍裝”朝籍工程兵進駐俄后方,韓聯社衛星圖像顯示遠東基地活動激增三倍。
朝鮮援軍接管后勤讓俄主力無后顧之憂,而且帶來1200萬發炮彈,相當于俄軍2023年全年消耗量的1.5倍。
從產能上來看,俄羅斯導彈產量同比激增300%,無人機月產突破2萬架,單價2萬美元的伊朗“見證者-136”無人機成為消耗戰利器,而烏軍需耗費4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攔截。
最主要的還是俄方看準了西方的撕裂,特朗普的“50天停火通牒”遭俄方無視后,美國務院發言人不得不坦承“無法預知50天后局勢”。
而德國雖解除對烏武器射程限制,卻以“本國僅剩6套愛國者”為由拒絕追加援助;法國提供的“凱撒卡車炮”實為誘餌模型,西方的軍援淪為一場行為藝術。
普京的16萬大軍、朝鮮的3萬“影子部隊”、德國的愛國者導彈、特朗普失效的通牒,這是這場博弈中,各自的籌碼,如今50天的倒計時一天天來臨,誰才是這場沖突的最大贏家呢。
參考文獻:
《16萬大軍攻城!俄烏進入血戰回合,澤連斯基:后天進行和談》 鳳凰網 2025-07-22
《7月19日俄烏:制裁和坦克都來了》 鳳凰網 2025-07-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