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行進中國”云南調研采訪團
張師傅出院了!
這個好消息,很快在云南省滇東北中心醫院傳開了。一位參與遠程會診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以下簡稱“北京阜外醫院”)的專家感慨:“這場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是‘基層識別快一秒,上級支援近一程,頂級資源下一層’的生動實踐。”
位于昭通市的云南省滇東北中心醫院外景。昭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場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1個多月前,55歲的建筑工人張師傅在昭通市鹽津縣的工地上干活時,突然感到劇烈的胸痛。工友將其送至當地衛生院后,醫生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因醫療條件有限,當地衛生院無法進行手術。急性心梗的黃金搶救時間僅有120分鐘,情況緊急,怎么辦?
隨即,鹽津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啟動綠色通道,救護車拉著張師傅一路疾馳到鹽津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快速響應,打通了他閉塞的血管,但挑戰也接踵而來——
張師傅大面積心梗、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鹽津縣醫院迅速向四川、云南兩省有能力救治的醫療中心發出緊急會診信息,但專家看著眼前的病例紛紛搖頭嘆息。此時的張師傅已是命懸一線,“如果轉診,他的存活率會低于10%。”滇東北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執行主任宋萬永說。
生死攸關之時,位于昭通市的滇東北中心醫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云南阜外醫院”)專家團隊接到消息后,迅速聯動了北京阜外醫院會診,最后決定由云南阜外醫院派駐滇東北中心醫院的專家聯合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癥醫學科共3名醫生趕赴鹽津。
一場跨越千里的生命營救就此展開——北京阜外醫院、云南阜外醫院、滇東北中心醫院與鹽津縣人民醫院迅速搭建起“云端手術室”。通過5G遠程醫療,在數字技術與精湛醫術的配合下,張師傅終于被成功搶救回來。
宋萬永介紹,這靠的正是滇東北中心醫院這個樞紐,一頭連著基層衛生院,一頭接著一線城市的頂級專家,讓偏遠地區的急重癥患者不用奔波也能搭上“救命快車”,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為本地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資源。
位于昭通市的云南省滇東北中心醫院住院部。受訪者供圖
破解民生之痛,讓“專家來一次、技術留一方”
云南地處西南地區,醫療資源相對薄弱。“昭通曾是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分布不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等痛點更為突出。”滇東北中心醫院院長黃云超說。
為破解當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之痛,云南獲批建設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布局了滇東北、曲靖、滇南、滇西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重點針對地方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轉外就醫集中的病種加強專科能力建設。
作為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較早投入運營的醫院,滇東北中心醫院自2022年7月以來,開展高難度診療技術60余項、區域新技術項目10項,引入新技術、新項目184項,填補了大量的技術空白,可診療病種增加至1520個。其中,可診療重大疾病1471個,占總診療病種的96.78%,實現群眾“大病不出市”,3000余名長期在外就診的重大疾病本地患者返回昭通治療。
在滇東北中心醫院住院部,護士正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蔡樹菁攝
血液科17歲白血病患者樂樂(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于2023年6月確診白血病,次年2月在北京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了排異反應,不得不頻繁往返昭通和北京。
“每周都需要到醫院驗血,如果繼續留在北京,工作被耽誤不說,還得租房,家里根本無法顧及。”高昂的治療費用、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曾讓樂樂媽媽一籌莫展。
一個偶然機會,樂樂一家得知“家門口”的滇東北中心醫院血液科能開展相關治療,將信將疑來到這里,卻有了意外之喜。“這里的醫生與北京的醫生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隨時根據樂樂情況定制治療方案。即使是在急需的藥物短缺時,科室也會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幫我們爭取。在這里看病,不僅節約了成本,醫護人員還給予了我們莫大的支持。”樂樂媽媽流下感動的淚水。
今年中考,與病魔斗爭而兩年未能踏入校園的樂樂考了640分。“他的樂觀、自強,也感動著科室的醫護們,他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血液科主任邱遲娥動情地說。
“看好病的關鍵在于醫療技術,要讓專家來一次、技術留一方。”黃云超說。為了創建“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滇東北中心醫院以國家隊技術標準為綱,請派駐專家定期開展講座和培訓,在臨床一線“手把手”帶教,讓享受到優質醫療成為群眾身邊的“家常便飯”。
云南省昭通市滇東北中心醫院住院部內的留言墻。人民網記者 蔡樹菁攝
“最初專家們在開展手術時,不敢放手更不敢‘放眼’,到現在能放手而不‘放眼’,本地醫生成長非常快。”宋萬永稱贊道。作為云南阜外派駐滇東北中心醫院的專家,他負責建設、管理區域心血管病診療中心。“2023年,中心完成第一臺心臟外科手術,2024年心臟外科手術量增加了250%,血管外科手術量增長了167.57%。”
據了解,2024年,云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心血管病、呼吸區域醫療中心主要業務指標年均提升10%以上。滇東北中心醫院成功立項39項科研項目,獲批立項云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項,實現科研領域省級項目零的突破……“我們要堅持‘醫教研’協同發展,為區域內的千萬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黃云超說。(陳鍵、朱紅霞、程浩、蔡樹菁、曾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