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隨便刷個短視頻,十個里面能蹦出三個“醫生”。
這些穿著白大褂的“專家”們,張口就是“國家一級保健醫師”,閉口就是“三甲醫院主任”。可笑的是,有些人連醫學院的門都沒進過,高中畢業就敢給你開藥方。
之前一個叫遲某軍的,高中文化,愣是給自己整了個“國家一級保健醫師”的頭銜。這哥們兒在直播間里口若懸河,什么養生秘訣、獨家配方,說得頭頭是道。結果呢?詐騙罪,實錘了。
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壹、假醫生真騙子,這個產業鏈有多黑?
現在這個行當里,至少有一半是MCN公司批量制造的“偽專家”。
他們的套路精準得讓人害怕:先找個長相端正的,最好是中年人,看著就讓人信任。然后呢?白大褂一穿,聽診器一掛,背景再整個書架,擺滿醫學書籍。
完美!一個“資深專家”就這么誕生了。
更絕的是,這些MCN公司還有專門的“話術培訓”。什么時候該皺眉,什么時候該嘆氣,什么時候該說“這個病很嚴重”,全都有劇本。一個月培訓,三個月上崗,半年就能成為百萬粉絲的“名醫”。
你說離譜不離譜?
貳、真醫生假帶貨,專業底線在哪里?
更讓人憤怒的是,一些真有醫師資格證的,也開始不務正業了。
婦科醫生賣男士T恤,骨科醫生推銷美容產品,神經康復科的大夫在直播間兜售維生素糖果。這特么的跟街邊賣大力丸的有什么區別?
有個所謂的“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賬號認證得明明白白,結果呢?在粉絲群里公然違規,對從沒見過面的患者“望聞問切”。更搞笑的是,出診的醫生跟賬號顯示的根本不是一個人。
這是治病救人還是謀財害命?
最惡心的是那些打擦邊球的。什么“紅糖配某物堅持20分鐘”,什么“女性穿黑絲襪對健康的好處”。這是科普還是在搞黃色?醫學的嚴肅性就這么被糟蹋了。
叁、灰色產業鏈:六成抽傭的暴利生意
你可能不知道,這背后是一條多么龐大的利益鏈條。
頭部網紅醫生賬號,帶貨抽傭比例高達60%!什么概念?賣100塊錢的東西,他們能拿走60塊。這比販毒的利潤還高。
整個鏈條是這樣運作的:藥企找MCN公司,MCN公司包裝“醫生”,“醫生”在直播間科普,下面安排好的“藥托”在評論區演戲。“這個藥真的有用嗎?”“我吃了三個月,效果特別好!”“在哪里買?求鏈接!”
一唱一和,天衣無縫。
更可怕的是,現在還有專門的“避坑指南”在圈內流傳。怎么規避平臺審核,怎么打擦邊球,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全都明碼標價地教。
這不是在治病,這是在要命。
肆、監管的鐵拳,終于要落下了
國家衛健委最近表態了,要加大整治力度。
說實話,早該管了。這些年因為輕信網紅醫生而延誤治療的案例,數都數不過來。有人本來只是小毛病,聽信了這些“專家”的建議,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丟了性命。
但光靠監管夠嗎?
平臺的責任在哪里?那些靠流量賺得盆滿缽滿的短視頻平臺,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醫生認證的審核標準是什么?為什么假醫生能堂而皇之地開直播?為什么違規賬號被曝光后還能改頭換面繼續營業?
這些問題,需要答案。
伍、寫在最后:當醫者仁心遇上流量變現
醫生這個職業,本該是神圣的。
可現在呢?白大褂成了斂財的工具,聽診器成了騙人的道具。那些真正在醫院里救死扶傷的醫生,看到這些亂象,心里是什么滋味?
這個行業需要一次徹底的清洗。
那些假醫生,該抓的抓,該判的判。那些真醫生假帶貨的,該吊銷執照的吊銷執照。MCN公司該罰的罰,平臺該整改的整改。
否則,當老百姓連醫生都不敢相信的時候,這個社會還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網紅醫生們,你們的好日子,真的要到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