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健康度,是幾乎所有電子設備更換電池的一個參考指標。
一般來說,健康度低于80%之后會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建議是要更換,包括但不限于手機、電動汽車。
新能源車這個板塊,對動力電池也有規定,但沒有明確的指出低于多少就要更換。
目前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指出,電池循環次數達到500,放電容量應不低于設計容量的90%,1000次不應低于80%。
行業約定俗成的標準,是低于80%,基本上就“不能用了”。
很多人疑惑,80%的健康度,也就是說原本的設計續航打了個8折,如果一臺車實際能跑400公里,8折還有320km,好像也沒少特別多,為什么就不能用了?
續航縮短是最小的問題,因為日常來說,沒有一個人能一口氣跑幾百公里。
大多數人的日常使用強度,也就是50公里左右,就算是今天的用車強度比較高,跑了個AB臨近兩城的通勤,其實也就100多公里,續航還是完全夠用的。
為什么說是80%健康度,不是80%容量,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健康度下來了,容量、續航縮短只是一個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充電速度下降、放電能力減弱,IEEE 1188標準明確指出,電池健康度低于80%,放電能力降至設計的50%左右,放電能力減弱,整體的加速能力就會降低。
同時,低電量情況下的電氣工作能力也會明顯降低。
另外,因為電池內阻增加,自燃概率也會大大提升,就像是人血管內部的斑塊一樣,極容易引發自燃,IEEE 1188的數據反饋是,80%健康度之后,內阻增加幅度超過300%,非??植?。
簡單來說,健康度下去了,續航變短了、充電變慢了、加速變慢了、饋電情況下的系統供電能力也不行,關鍵是自燃概率也會增加。
而且,健康度下去之后,電池一致性就會變差,系統識別電壓、剩余電量就會不夠精準,跳電問題會更加明顯,比如說跑了1公里,結果掉了10公里續航。
電池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我們用物理方式計算續航。
化學層面的反應才是老舊電池最大的敵人,充電慢點其實也無所謂了,主要是內阻增加,在極端情況下的自燃問題,比如說高溫充電情況下、電池包受損的情況下,這些都非常危險。
調查數據顯示,低健康度的情況下,電量在25%的情況下電機扭矩降低55%左右,空調工作能力減半,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當然,電池健康度降到80%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理論來說需要讓電池循環1000次,一次循環就算能跑300公里,也得是30萬公里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都跑不到。
肯定會有人說日歷壽命,的確也沒錯,但問題的關鍵是,日歷壽命的問題,基本上都是10年之后才需要關注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