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山供
高82寬42厚22
太湖石,是中國古典園林與文人清供中極具代表性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與文人雅趣。它因盛產于太湖流域而得名,以 “瘦、皺、漏、透” 四字特質聞名于世,被宋代書畫家米芾奉為 “石圣”。從宋徽宗建艮岳廣搜天下奇石,到明清文人將其置于案頭把玩,太湖石早已超越了自然山石的范疇,成為文人寄托情志、感悟天地的精神載體,蘊含著 “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的造園哲學與 “天人合一” 的審美追求。
這件太湖石山子,便是太湖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石體呈褐色黝黑,宛如被歲月浸染的墨玉,透著沉穩古樸的氣息。歷經長期的摩挲與時光的沉淀,石表形成了一層油潤的包漿,觸感溫潤細膩,仿佛能感受到它與時光對話的溫度。這種包漿不僅是歲月的印記,更讓石體煥發出內斂而柔和的光澤,增添了幾分含蓄之美。
細看石體,其 “瘦、皺、漏、透” 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石身瘦勁挺拔,線條曲折多變,無一絲臃腫之感,盡顯風骨。表面布滿深淺不一的褶皺,如同老者臉上的皺紋,刻滿了歲月的滄桑與故事,每一道褶皺都獨具韻味,層次豐富。更令人稱奇的是石體上的孔洞,大小不一、疏密有致,且相互連通,形成了巧妙的通透之感。陽光透過孔洞灑落,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變幻莫測,仿若置身于玲瓏剔透的洞天仙境,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太湖石山子搭配了一個高幾底座,底座設計簡潔素雅,與太湖石的古樸韻味相得益彰。高幾將石體抬高,既突出了太湖石的觀賞價值,又使其在視覺上更顯挺拔秀麗。將其置于文房,可與筆墨紙硯相伴,為書房增添一抹自然野趣,在揮毫潑墨間,感受山石與文思的碰撞;放在茶室,與茶具相映成趣,煮茶品茗時,望著這玲瓏石景,仿佛能在方寸之間領略山水之勝。
這方太湖石山子,集自然之奇、歲月之韻與人文之美于一身,無論是作為文房清供、茶室雅飾還是首飾擺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讓人在賞玩之間,體悟到文人與自然相融的生活智慧。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間雅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