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楚辭》四方連郵票折后,《英模》和《中軸線》兩套郵票的特供款也放出了相同的銷售模式:原地封掛號寄出。其中溢價銷售的《英模》還是包郵的。
雖然1992年后,郵票出現了很多不好的銷售模式,加上2000年后版式增加,越來越多的集郵者也反應過來,發行量實際上是明降暗升的。
使用方式和銷售方式一直是被郵票愛好者所詬病的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消耗途徑,一個是購買途徑,兩個都沒做好自然會導致受眾群體的減少,消耗等于曝光率,購買等于受眾面。郵票發行機構似乎也反應過來,特供就像孩子,人氣就像大人,如此萎靡的市場下,發行方必須做出選擇,保大還是保小?
2024年一個嚴肅治理打折的紅頭文件橫空出世,可文件下發后,打折郵票似乎連收斂一下都不愿意,該五折的還是五折,文件下發后的一年,如今很多去年的郵票連五折都不到,市場上一片拋售景象。
要知道,從2023年明顯降低發行量開始,編年號郵票幾乎每發行一套都在創30年套票量的新低,可市場卻沒給出任何反應,甚至很多不足100萬版的小版也跌破了面值,成為寄信寄包裹的消耗品。
如今新發行郵票就只剩部分特供郵票還能撐得起售價,也可以說,這是現如今唯一可以吸引資本入場的一個郵票支線。
2024年小龍鈔1億的發行量少嗎?放在郵票領域,也只有九十年代少數幾套可以與其相提并論,可為什么小龍鈔的市場價遠高于面值,無非是需求的人數超過了市場供應量。
泡椒雪梨從來不否定市場炒作行為,這是市場經濟下不可避免的供需關系,有時候炒作還能引來更多人的加入,這對于一個收藏領域來說是件擴充儲備的好事,可如果沒有了人氣,什么收藏能夠承得住不崩盤?
可中國人民銀行不會在發行之初,就將龍鈔放進冊子里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出售,這是和郵票最不一樣的地方,當發行方試圖用自己的先天優勢來干擾市場、控制市場,甚至想跨過市場自己賺炒作的這份錢時,聰明的資本自然會爭相逃離,沒有了價格吸引,又有多少人會關注這個領域。
《楚辭》是特供郵票中發行量非常少的一種,10萬的量在僅加價4.2元的情況下,依然銷售了一天多才賣完,是資本沒看到這個機會嗎?哪有不愿撿錢的,只是炒作者看到了如今郵票的風險,這個風險遠大于收益。
如今接連兩個特供郵票全部放開銷售,不過結果應該還是和《楚辭》特供一樣,10萬也吸引不了炒作者了。
發行方幾十年的放縱,讓集郵者的基數越來越少,會網購的年輕人看到郵票只會想到打折,堅持集郵的老玩家又被擠到了只玩封片老稀精,集郵和不集郵的都不愿意接觸新郵票,那這些自然也只能成為減少郵遞費用的消耗品了。
放開特供銷售是發行方的最后一搏,因為新郵票只剩特供一種沒有全軍覆沒了。10萬發行量的2024本票型年冊已經跌破發行價,如果沒有打折給大戶,就是有資本在虧本清倉,為什么虧本了還要賣,還不是因為沒人愿意接盤。
希望郵政能夠抓住最后這顆稻草,歷史的腳步不會因為任何物品而停留,即使你掌握郵票的所有控制權,可一旦需要它的人沒了,那就什么也沒了,保大還是保小,總要有個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