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短短幾個月前,還是特朗普“求見”普京,試圖通過私人外交解決俄烏沖突,而如今局勢已經發生戲劇性反轉,普京反而急切地表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之間的會晤是十分必要的”。
當北約秘書長呂特公開呼吁中國、印度和巴西給普京“打電話”,要求俄羅斯認真對待和平談判,而中方明確表態堅決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后,普京似乎突然意識到了什么。
面對美歐聯手施壓,沒有接到中方“電話”的普京為何突然改變立場,轉而主動尋求與特朗普會面?
事情要從今年4月份說起,當時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征高達500%的關稅,以切斷俄羅斯的重要“財路”,這一法案最初并未引起太多重視,因為特朗普當時對普京態度友好,甚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發生爭執,加上這項措施將同時得罪多個國家,拜登政府此前也曾多次嘗試卻未能成功推行類似制裁,因此許多人認為這不過是共和黨的“噱頭法案”,主要目的是在政壇“博眼球”。
然而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隨著第二輪俄烏談判失敗,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突然急轉直下,7月14日,他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公開表達了對普京的“失望”,并宣布給俄羅斯設定50天“倒計時”,如果在此期限內未能達成烏克蘭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及其貿易伙伴實施高達100%的關稅。
這一威脅立即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而言,意味著可能面臨嚴重的經濟沖擊。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俄羅斯最初表現得相當淡定,梅德韋杰夫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嘲諷道:“特朗普向克里姆林宮發出了戲劇性的最后通牒,世界為可能的后果而震驚,好戰的歐洲感到失望,俄羅斯不在乎。”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也表示:“任何提出要求,特別是最后通牒的嘗試,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當天不降反升,上漲了2.7%,表明市場對特朗普威脅的可信度并不高。
然而俄羅斯的底氣很快就被動搖了,僅僅四天后,7月18日,歐盟迅速通過了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實施了自2022年以來最嚴厲的石油封鎖行動,這些措施不僅針對俄羅斯的105艘“影子艦隊”船只,還擴展到俄羅斯在印度的煉油廠,同時對俄羅斯石油實施更嚴格的“限價令”。
歐美仿佛形成了一把“鐵鉗”,從兩端夾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俄羅斯的石油出路受到嚴重威脅,使其不得不更加依賴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主要買家。
就在這一關鍵時刻,北約秘書長呂特公開呼吁中國、印度和巴西給普京“打電話”,他警告這些國家,如果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可能會因美國的二級制裁而“受到嚴重打擊”,呂特直言不諱地說:“請給普京打電話,告訴他必須認真對待和平談判,否則這將對巴西、印度和中國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威脅性的表態在外交場合實屬罕見,也反映出北約方面的焦慮和壓力。
對于這一挑釁性的呼吁,中印兩國的反應可以說是異常一致的,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警告北約不要在能源和經濟問題上搞雙重標準,強調“確保本國人民的能源需求是首要優先事項",印度不會輕易屈服于外部壓力。
我國外交部則表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同時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行為,這些回應清晰地表明,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都不會按照北約的要求給普京“打電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7月20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突然改變了基調,在接受俄羅斯記者采訪時,他不僅沒有因美國的“無禮舉動”而譴責特朗普,反而代表普京表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之間的會晤是十分必要的,總有一天會實現。”
佩斯科夫還特別強調,盡管特朗普的言辭強硬,但俄羅斯相信他愿意盡一切可能推動和平解決俄烏沖突,俄方需要一點時間。
這種積極的表態在俄羅斯外交史上實屬罕見,明顯是向特朗普釋放和解信號,更重要的是,佩斯科夫在7月21日進一步表示,普京已確認將于9月初前往北京參加紀念二戰勝利80周年的軍事閱兵活動,如果特朗普也出席這一活動,不排除兩位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
這種積極謀求與特朗普會晤的姿態,與俄羅斯此前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為什么普京會如此急切地尋求與特朗普會面?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美歐聯合制裁的威脅比預想中更為嚴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在聯邦預算中占比高達30%-50%,是克里姆林宮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美國的二級制裁真正落地,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
并且俄羅斯也意識到了,不能將命運完全交到其他國家手中,雖然中國是讓俄方比較放心的合作伙伴,但印度最近的表態引發了俄方的擔憂,印度能源部門已經暗示,如果美國真的啟動二級制裁,他們可能會考慮從第三國進口石油以規避風險,這種潛在的“背叛”讓俄羅斯感到不安,也促使普京重新評估與特朗普直接對話的必要性。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美國持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以及北約東擴的潛在威脅,都讓俄羅斯急需通過與美國的直接對話來緩解地緣政治困局,7月14日,特朗普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愛國者導彈系統在內的先進武器,這些武器已經開始交付。賴斯在7月18日的阿斯彭安全論壇上稱,這標志著烏克蘭和平努力的“轉折點”,表明美國和歐洲終于團結起來,認識到“普京不會因為言辭而停止,只有當他相信無法繼續前進時才會停止”。
最關鍵的是,普京對特朗普仍然抱有希望,不愿一棒子打死美俄關系,今年上半年,特朗普曾向普京描繪誘人前景,包括解除制裁、恢復美俄貿易等優惠條件,對于戰后俄羅斯經濟復蘇而言,美國的經濟政策和貿易態度至關重要,如果能與特朗普達成某種協議,俄羅斯或許可以避免最嚴厲的制裁,為自己贏得喘息空間。
普京的這一轉變也反映了俄羅斯在多極世界中的戰略調整,雖然中俄關系表面上“背靠背”,但雙方在經濟層面上的不對等越來越明顯,根據歐洲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2025年6月,中國仍然是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最大買家,進口額占俄羅斯月度出口收入的38%(約54億歐元),其中原油占比高達64%(35億歐元)。
這種依賴性使得俄羅斯在對華關系中處于劣勢,迫使普京尋求與美國建立某種平衡。
對于我國而言,俄羅斯能源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中國也需要避免因過度依賴俄羅斯而承擔過高的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外交部強調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既表明了中國的原則立場,也為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留下了空間。
即將到來的9月3日閱兵活動,很可能會成為國際政治的關鍵節點,普京已確認出席,而特朗普也被爆出要帶多名CEO應邀參加,如果這三邊會晤真的實現,將是中俄美三國在俄烏沖突爆發后首次最高級別對話,可能為沖突的和平解決帶來轉機。
然而特朗普的反復無常眾所周知,不論是關于什么,他都可能在最后一刻改變主意。
未來無論局勢如何發展,和平與對話終將是解決國際爭端的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