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球聚焦烏克蘭上空:一夜之間,莫斯科機場陷入癱瘓,俄方拋出“退群”大招,德國的軍援承諾也岌岌可危。歐洲安全格局、北約信心、中歐博弈、俄烏談判——所有變量交織在這一周的新聞推送中。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統計顯示,2024-2025年,歐洲軍備開支同比上漲12.7%,創近20年新高。瑞銀全球預測,2025年全球軍火市場規模或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
空襲與談判的臨界點
基輔的決斷,已不是孤注一擲。7月20日至21日,烏克蘭大規模無人機空襲莫斯科及周邊,俄國防部披露至少120架無人機參與行動,導致數千旅客滯留機場,民航秩序在夜色中崩潰。與以往“點狀騷擾”不同,本輪襲擊呈現出“蜂群”特征,戰術升級背后,是烏克蘭對西方持續援助的極度依賴,也是對自身生存空間的極限試探。
同一時間,俄羅斯以426架自殺無人機與24枚導彈從多個方向對烏境內目標實施反制。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第三輪會談前夕各自“亮劍”,意在談判桌上爭取最大籌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公開要求雙方“50天內結束戰爭”,在幕后推動各方加速妥協。彭博社透露,歐盟外交高層認為,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已超出“有限自衛”,俄羅斯反擊亦在“可控范圍內”。但無論西方如何定義沖突烈度,事實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在試探底線。
德國援助的“裂縫”與政治博弈
德國一度被視為烏克蘭最可靠的“后盾”。默茨政府上臺后,柏林在軍援力度上不斷加碼:2025年6月向烏克蘭追加4套IRIS-T防空系統和1500發導彈,7月又與英國宣布將提供22萬發“獵豹”防空坦克彈藥。德國對烏援助總額已突破180億歐元,預計年底升至230億歐元,僅次于美國。而據路透社報道,德國國防預算已占GDP的近5%,超過北約目標。
但支持烏克蘭的“共識”正在瓦解。默茨內閣因移民、經濟承諾破產,執政聯盟支持率跌至27%,民粹與反對黨攻勢空前激烈。難民政策引發的社會裂痕加深,許多德國民眾抱怨烏克蘭難民“優待”,而本國福利卻被削減。柏林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矛盾,讓軍援烏克蘭的“道義光環”變得沉重且脆弱。
德國的困境為俄羅斯提供了“窗口”。7月18日,莫斯科宣布單方面廢止與德國簽署的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雖然這份協議名存實亡,但其象征意義巨大,標志著俄德關系的徹底決裂。德國《明鏡》周刊評論:“普京用一張廢紙告訴柏林,任何安全幻想都將破產。”北溪爆炸、能源紐帶斷裂、軍事合作終止——昔日兩國的相互依存,如今只剩下對峙與敲打。
北約裂痕與歐洲安全困局
俄烏沖突讓北約各成員國的“團結”陷入考驗。“美國優先”呼聲再起,特朗普團隊頻繁釋放“歐洲要為自身安全買單”的信號。歐洲議會安全委員會一份內部報告指出,2025年,德國、法國等國對烏克蘭援助意愿明顯減弱,波蘭、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則對“歐洲防務自主”抱有更高期待。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公開反對長期援烏,北約內部在援助節奏、風險分擔、俄歐對話等問題上分歧愈發突出。
際輿論國普遍認為,德國國防和財政已逼近極限。柏林若因內政壓力調整對烏政策,英國、法國也難再獨自承擔“歐洲安全錨”的角色。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強化戰略威懾,波羅的海三國安全神經再度緊繃。歐洲防務市場出現明顯“碎片化”趨勢,法國、意大利、波蘭等國競相加強本土軍工能力,歐洲聯合采購“臺風”戰機項目提速,甚至出現“歐洲自造防務鐵幕”的呼聲。
烏克蘭的“棋局”與全球軍貿新風向
烏克蘭在這場地緣沖突中不僅是戰場,更是全球軍備博弈的焦點。基輔的無人機戰術升級,與西方軍援密不可分。美國、德國、英國等國的先進防空、反導、電子戰系統大量涌入烏克蘭戰場,據SIPRI數據,2024年至今,烏克蘭獲得的軍援總值已超過38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土耳其、以色列等國也在用不同方式推動本國武器出口,爭奪新興市場話語權。
以土耳其為例,2025年7月,土耳其政府最終放棄采購中國殲-10C戰機,轉而簽署了40架“臺風”戰機合同。知情人士向《華盛頓郵報》透露,土耳其此舉主要出于“北約兼容性”與“政治考量”。中國高端軍貿產品在發展中國家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但面對北約體系的技術壁壘與地緣壓力,短期內難以進入歐洲核心市場。專家分析,土耳其空軍的現代化困境,折射出現代戰爭裝備采購的高政治敏感性。
俄羅斯、美國、歐洲、中國、土耳其等國圍繞烏克蘭問題展開多層次軍事博弈,全球軍貿市場也因這場沖突發生深刻變化。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戰斗機、無人機、反導系統訂單量同比增長15%。傳統大國競逐之外,中東、東南亞、南亞等新興國家加快軍備升級,全球安全焦慮持續蔓延。
大棋局中的變數與裂縫
烏克蘭的無人機空襲和俄羅斯的“退群”動作,不只是戰術層面的變化,更是地緣大棋局的信號彈。德國援助的“裂縫”意味著西方對烏一致性的松動,也讓俄烏戰場外的政治風險直線上升。歐洲防務一體化、“美國優先”、軍備競賽、能源安全、社會撕裂——每一條新聞背后都是全球化時代的安全難題。
當基輔與莫斯科在無人機與導彈間不停試探底線,柏林、倫敦、華盛頓、北京、安卡拉都在權衡自己的籌碼。每一次“退群”、每一筆軍援、每一輪談判,背后都牽動著全球軍備、能源、經濟、安全的多重神經。2025年7月,這場變化中的戰爭,遠未到達終局。
參考資料:烏克蘭無人機大規模襲擊 莫斯科機場陷入混亂
2025-07-22 14:27·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