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新樂,草木葳蕤,萬物競秀。行走在這座小城,街道兩旁,新施劃的停車位整齊劃一;十字路口,“志愿紅”與往來行人相映成景;街角公園,老人們在綠蔭下閑話家常;背街小巷,新裝的路燈照亮了夜歸人的路……這座將文明創建寫入發展基因的城市,近日,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一榮譽是對這座城市多年來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理念的最好肯定。
新樂市委、市政府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以“創城依靠群眾、創城惠及群眾”為根本遵循,把文明創建的宏大敘事轉化為一件件民生實事。在這里,文明城市創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老舊小區改造中新增的每一處無障礙設施,是背街小巷整治后亮起的每一盞路燈,是“10分鐘便民生活圈”里居民的每一次便捷出行,是“孝道餃子宴”上老人們臉上綻放的每一個笑容。這種將大工程落到小項目上的創建思路,讓文明真正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城市治理的智慧,體現在對“顏值”與“氣質”的并重雕琢。新樂市在推進城市更新過程中,同步啟動了文明的“潤心工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新增7800個免費停車位,有效緩解了“搶位大戰”;投入專項資金整治30萬米弱電線路,終結了困擾城市多年的空中“蜘蛛網”問題;精心打造的13座“口袋公園”,讓推窗見綠、步行入園成為市民的生活日常。目前,新樂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19.6平方米,這份“綠色答卷”詮釋著城市對詩意棲居的莊嚴承諾。
而更深層的蛻變在于城市氣質的涵養。當“88688幫幫團”的志愿者穿著紅馬甲穿行在大街小巷,當185條背街小巷全部完成路燈安裝工程,當“孝道餃子宴”的香氣飄滿一個個社區,文明的種子已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城市面貌的改觀上,更浸潤在市民的日常生活里,成為這座城市最動人的精神底色。
三萬雙手托起的文明高度,是新樂最美麗的風景。在“666齊動手”的號召下,廣大市民戴上志愿袖標,自發參與到文明創建中來。他們中有清理小廣告的“城市美容師”,有維持交通秩序的“文明勸導員”,有為孤寡老人理發修面的“榮光助老”志愿者。黨建引領的“全社會分包”機制,讓每個小區、每條街巷都有了文明責任人。據統計,新樂市民對文明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均達到95%以上,“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已從口號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
社區鄰里節包粽子比賽的歡聲笑語,樓道里互幫互助的溫馨場景,廣場上其樂融融的文體活動……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片段,正在重構現代社區的親密關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樂市通過開展“文明家庭”“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培育了4000余個先進典型,其中1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河北好人榜”。這些平凡人的善行義舉,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滋養著整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沃土。
今日的新樂,雙爭活動催生的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365百姓故事匯”讓普通人的善行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河;“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文明城市創建的真諦,在這里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它不是冷冰冰的指標數據,而是百姓臉上綻放的笑容,是融入城市血脈的持久堅守。
展望未來,新樂市將繼續執文明之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用“民生溫度”標注“文明高度”,在縣域文明城市創建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記者 劉 青)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