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個事兒,陳佩斯導演拍了個戲叫《戲臺》,花了八年時間。這期間投資方跑了好幾趟,最后他把自己房子都抵押了,排練廳定在半夜場,就因為沒人看好能回本。
這事當時挺多人說黃渤瘋了。你看現在明星拍個綜藝,隨便都能賺幾百萬,有的光是出席費就比普通上班族一年工資還多。
可黃渤那時候不單沒要錢,還提前半年去學京劇,每天凌晨四五點就起床練習發聲。導演回憶說,他唱得差點把角色給毀了,因為太專業反而不像"業余票友"。
陳佩斯跟黃渤聊過,說這部戲里有個包子鋪伙計的角色,陰差陽錯成了救場主角。這個設定其實挺像黃渤自己的經歷,早些年他在地下室吃泡面,被唱片公司拒絕過很多次。后來靠著一部電影紅了,但他說最感謝的就是那些沒放棄的好劇本。
資本算不清的賬,觀眾算清了。抖音上“陳佩斯三分鐘臺詞”播放破億,00后開始學戲曲化妝。當初撤資的投資人,現在舔著臉回來談續集。黃渤用不要錢的一腔孤勇,扇了流量經濟一耳光:好戲,從來和片酬無關!
娛樂圈最缺什么?不是天價片酬,是黃渤這種“傻氣”——對爛劇本說不,對好戲梭哈。當同行忙著在綜藝里裝瘋賣傻,他默默把片酬換成了一部9.6分的作品。這哪是虧本買賣?分明是給行業立了塊碑:戲比天大,錢算個屁。
各位讀者你們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