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海軍新聞》披露了一個值得玩味的戰術動向:美軍試圖用"綠狼"電子戰導彈引導"紅狼"攻擊型導彈,對中國055型萬噸驅逐艦實施"彈海"突襲。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中美之間真的攻守易型了,原來靠航母就能完勝的戰術已經落伍。現在美國想對付中國055,只能用落后的“飽和打擊”了!
這場推演,從一本糊涂賬開始
想象一下,你是指揮一艘頂級戰艦的艦長。雷達顯示,一大波導彈正在朝你飛來。你知道,你艦上最先進的“紅旗-9B”防空導彈,一枚就要上百萬美元。
而現在,情報說來襲的導彈,是美軍最新的“紅綠狼”,單價只要30萬美元。你打還是不打?打,就是用金磚砸雞蛋,幾輪下來,你的彈藥庫空了,對方卻可能還有源源不斷的廉價導彈。這種消耗戰,在經濟上已經輸了。這,正是“紅綠狼”項目最初試圖營造的恐怖氛圍。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卻讓人大跌眼鏡。有消息指出,這匹“狼”在研發過程中不斷增重、添置新功能,成本早已失控,單價可能已經飆升到了200萬美元。
200萬美元是什么概念?它已經追平了JSM或LRASM這類正經的高端反艦導彈。一個項目的核心賣點——“低成本”,竟然成了一個謎。它既是這套武器最大的威懾力來源,也可能是壓垮它自己的最大命門。這筆賬從一開始,就是一筆糊涂賬。
一柄看似鋒利的矛,內部卻布滿裂痕
拋開價格不談,我們來看看這匹“狼”本身。它的設計理念確實精巧。一套系統,兩枚彈藥。“綠狼”飛在前面,像個高空偵察兵,負責尋找目標、規劃路線,還能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當個誘餌。“紅狼”跟在后面,接收指令,直撲要害。這套“領航-攻擊”的組合拳,聽起來充滿未來感。
它的“大腦”也足夠時髦,整合了人工智能、數據鏈、復合制導,完全是為現代“分布式作戰”量身定做。但一柄武器的強弱,不只看它最光鮮的設計,更要看它最脆弱的短板。
這顆聰明的“大腦”有一個致命的假設:戰場是單向透明的,它能隨時看清對手,而對手卻看不見它。在真實的、充滿復雜電磁干擾的戰場上,一枚導彈飛行十幾分鐘,如何確保數據鏈不被切斷?如何持續鎖定一個高速移動的目標?
更何況,作為“眼睛”的“綠狼”誘餌彈,彈體直徑不過400毫米,這么小的身板,能塞進多大功率的傳感器?它的探測距離本身就備受質疑,指望它去引導一場超視距攻擊,無異于讓一個近視眼給狙擊手報點。
再看它的“軀體”,更是充滿了矛盾的妥協。為了飛得更遠,它長出了一對巨大的彈出式機翼,代價就是速度慢得像散步,只是亞音速。
它想玩隱身,把彈體切削出棱角,可那個毫不遮掩的進氣道和垂直的尾翼,在雷達屏幕上就像黑夜里的火炬,生怕別人看不見。這種有限的隱身,騙騙老式雷達或許還行,但在現代紅外、光電甚至激光探測系統面前,幾乎是裸奔。
導彈在飛,但發射它的人卻成了活靶子
讓我們把視角從導彈本身,拉到更廣闊的戰場。一場現代海戰,早已不是兵器對兵器的單挑,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較量。“紅綠狼”的紙面射程很可觀,370公里,甚至有潛力達到460公里。它的設計思路,就是在對方的防空圈外從容出手。
理論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問題在于,誰來發射它?無論是直升機、無人機還是其他平臺,它們自身都需要進入一個相對危險的距離。而它們面對的防御體系,打擊半徑可能比導彈的射程還要長。
以宣傳片里的055驅逐艦為例,其搭載的“紅旗-9B”防空導彈,外界推測的實際射程可能遠達400公里。更要命的是,在它背后,是像“空警-600”這樣的預警機,探測范圍高達500-600公里。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當中方航母編隊撐開防御體系時,發射“紅綠狼”的平臺還沒來得及按下按鈕,自己可能就已經被“空警-600”發現,并被“殲-15”或“殲-35”這樣的艦載戰斗機提前清理掉了。
這是一種“越過盾牌打持盾人”的降維打擊。你的矛再長,如果我的弓箭射程更遠,可以先一步把你這個擲矛手干掉,那你的長矛又有什么意義呢?
當盾牌學會了思考,古老的攻防邏輯正在失效
即便我們假設“紅綠狼”突破了外層攔截,成功飛向了目標艦艇,它所面對的,也不再是傳統的盾牌。它最大的弱點——亞音速慢速飛行,恰恰讓它成了許多新興防御技術的完美靶子。
比如,用無人機攔截導彈。這種聽起來像科幻電影的場景,在055驅逐艦的演練中已經成為現實。“無人機獵殺無人機”的技術,同樣可以用來對付慢悠悠的巡航導彈,而且成本極低。
再比如,高能激光和高功率微波武器。這些曾經只存在于實驗室里的概念,正在加速走向實戰上艦。它們尤其擅長對付“紅綠狼”這種沒有復雜機動能力、飛行軌跡相對固定的目標,一旦鎖定,幾乎是瞬時摧毀。傳統的攻防邏輯是“矛想盡辦法戳穿盾,盾想盡辦法擋住矛”。
而現在,盾牌自己長出了眼睛和利爪。它會思考,會預判,會用更聰明、更經濟的方式,化解來自空中的威脅。面對這樣一個動態演進的防御體系,“紅綠狼”所依賴的戰術優勢,正在被迅速侵蝕。
喧囂落幕,它最大的戰果已在宣傳片里兌現
當撥開所有技術迷霧,看清其內在矛盾與外部困境后,這部短片的性質就變得清晰起來:它與其說是一次軍事宣言,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
這是美國軍工巨頭L3哈里斯集團,為了取悅軍方、爭取那1000套意向訂單而打出的一張牌。選擇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艦艇作為“假想敵”,恰恰從側面證明了對手的實力,只有擊敗一個足夠分量的“反派”,才能凸顯自家產品的價值。這在軍工界的宣傳中,是一種常見且高效的手段。
更有意思的是,美軍內部同時推進著多達五個類似的低成本巡航導彈項目。這種“廣撒網”式的研發,暴露出的不是自信,而是一種戰略上的焦慮和資源分散,極有可能重蹈當年高超音速武器項目“雷聲大雨點小”的覆轍。
說到底,“紅綠狼”與其說是一款即將改變戰局的顛覆性武器,不如說是一個集合了先進理念、成本矛盾、現實缺陷和營銷需求的復雜綜合體。
它在戰術層面確實制造了新的難題,但在戰略層面,其自身的脆弱性和防御方體系化的反制能力,讓它更像一個游蕩在PPT和宣傳片里的“紙面幽靈”。它的喧囂或許終將落幕,而它最大的戰果,可能已經在那段宣傳片里全部兌現了。
結語
值得深思的是,這種優勢并非一蹴而就。從2014年首艘055下水到2025年第二批次升級,中國海軍用11年時間完成了從"平臺中心戰"到"網絡中心戰"的蛻變。這種蛻變的背后,是每年超1500億元的科研投入,是江南造船廠等軍工巨頭的技術突破,更是無數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的堅持。
而僅僅在10年之前,美國人還在討論用航母就到南海,到臺海去制衡解放軍,而10年后。美軍開始討論用低成本的導彈,飽和打擊解放軍驅逐艦,這種打法,幾乎和殲8圍攻F22一樣,充滿無奈!時代真的變了,美國人也不得不仔細考慮,自己到底能不能打敗解放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