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觀察》報道,7月21日深夜,俄羅斯再次對烏克蘭發動了大規模無人機與導彈聯合打擊,摧毀了烏克蘭一批愛國者防空導彈發射架與雷達設備。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僅在過去兩個月,俄軍就通過類似手段多次精確打擊了包括愛國者、S-300、NASAMS等關鍵防空系統。
西方一再吹噓愛國者是不可動搖的戰略壁壘,但如今,它們在俄軍無人機和導彈的聯合攻勢下接連損毀,已經成為俄軍可以輕松獵殺的目標。
而且這種打擊已經不再是偶發,而是逐步走向常態化,每隔幾天,俄軍便會對烏軍后方陣地進行一次類似襲擊,而且命中率越來越高,因為烏軍的補充速度遠遠跟不上損耗。
這標志著烏克蘭防空體系正被系統性瓦解。
之所以出現了拐點,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的產能實現工業化躍遷。
據悉,俄羅斯的“天竺葵”-2無人機,已經從每月300架的產能,提升到每天100架以上,目標甚至是每日500架。
這種無人機每架成本不過2萬美元左右,屬于消耗型武器,打不打中并不重要,關鍵在于數量壓制。
俄羅斯正是靠著這種低成本飽和打擊的戰術邏輯,把烏克蘭的防空系統打崩了。
而且俄羅斯有的不只是無人機,還有各種各樣的導彈,產能也遠超開戰之初。
每次無人機起飛,烏軍就得全面開機攔截,暴露雷達與發射陣地,隨即就被真正的導彈鎖定。
這種戰術已經成型,并被不斷復制、放大,其核心邏輯是——逼迫烏軍在整個防空系統上超負荷運轉,直到徹底癱瘓。
烏克蘭和西方的最大問題在于,他們從根本上沒有準備好應對這種戰爭模式。
在傳統軍事觀念中,導彈攔截導彈,無人機對付小股目標,各有其成本與場景。
但俄羅斯打破了這個范式,用低成本無人機做第一波消耗攻擊,讓烏軍疲于奔命,然后用導彈進行精準摧毀。
在這個鏈條中,烏克蘭沒有低成本防御選項可以替代,只能靠昂貴的攔截彈硬抗。
而西方國家本身也沒有足夠的庫存來支援這場曠日持久的防空消耗戰。
現在歐美圍繞著繼續提供愛國者兜圈子,說著要給烏克蘭,但還沒敲定方案。
而且就算再送去幾套,也解決不了問題,俄羅斯這邊的無人機產能現在170架/日,兩三天就能湊出一波飽和打擊,相當于大招沒CD,無限開,你再多的愛國者也頂不住。
所以說,烏克蘭這場仗已經沒法打了,這是戰爭模式全面崩潰的問題。
烏克蘭自己也是靠著無人機撐到現在,很清楚自己面臨的局面。
說白了,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哪怕北約直接下場,也沒有用。
北約軍隊說是多么厲害,實際上一直在欺負弱小,從不打沒有制空權的戰爭。
北約若要真的下場,地面部隊也只能當活靶子。
畢竟北約也沒有能力解決烏克蘭的防空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