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解放軍在攻克越南北部軍事重鎮諒山省后,放棄繼續向越南首都河內進攻,將在越部隊全部撤回了國內。
關于我軍在1979年3月的這一主動撤退行動,越南方面在相關資料包括教科書中有所提及,但這些越南資料中對歷史學家和民眾關心的問題的宣傳和講解都相當模糊。越南學者范鴻彤(Pham Hong Tung)教授在提到1979年的中越戰爭時評價:中國并沒有取得勝利,而是被迫撤退。
當年我軍在越南戰場上傷亡不小,但最終仍達到預期作戰目標,對越南主要作戰力量進行了打擊并順利撤退。那么越南方面為何會說我們是“被迫撤退”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范鴻彤口中的“中國軍隊被迫撤退”可信嗎?何為被迫撤退?
在越南方面提供的資料中,范鴻彤將197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和越南抗法戰爭、越南抗美戰爭相提并論,其認為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應與越南抗法戰爭、越南抗美戰爭一同編入越南教育體系中使用的歷史教科書。
對于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的性質,范鴻彤定義為中國對越南的侵略戰爭,他認為越軍在1979年的作戰任務和在美越戰爭、法越戰爭中的一樣,都是反抗“侵略者”。作為越南河內國立大學越南研究與發展科學學院院長和越南新歷史教材主編的范鴻彤對此表示:“1979年的那場戰爭并非邊境保衛戰,更不是一場邊界戰爭,它應該被稱為1979年在北部邊境地區保衛祖國的戰爭。這是必須明確的概念,這是一場中國對越南發動的非正義侵略戰爭,我國軍民英勇奮戰,付出了犧牲,迫使敵軍撤退”。
這樣的想法在今天并不是主流觀點,即便是在越南國內,這樣的觀點也存在很大分歧。對此,范鴻彤分析了幾點原因。
第一,范鴻彤認為越南國民教育體系中使用的歷史教科書中有關越南1978年西南邊防和1979年北部邊防保衛祖國戰爭的相關內容講述非常淺顯。在越南目前使用的歷史教科書中,“只有第207頁用4句話11行文字簡要介紹了越軍在北部邊境地區保衛祖國的戰爭(1979年至1989年)”。關于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的宣傳內容很少,教育時間也不足。相比之下,越南歷史教科書中對越南抗法、抗美斗爭(5月7日和4月30日)的宣傳時間和內容卻很多,所以導致人們對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并沒有太多了解。
第二,范鴻彤認為越南很多學者擔心證明事實會影響到越南與中國、柬埔寨的關系正?;M程,“不想激起過去的仇恨和傷痛”,所以在戰爭結束后的幾十年時間里都沒有宣傳“197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是中國的侵略”這一觀點。
在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40周年紀念時候,范鴻彤決定公開這個“事實”。他認為,“回避和掩蓋歷史是錯誤的。為了克服這個錯誤,為了紀念1979年越南抗戰保衛祖國勝利40周年,應該組織宣傳活動,并且在不久的將來把這部分內容納入普通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計劃,這是完全正確且必要的”。
身為越南新歷史教科書的編輯,范鴻彤認為197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是一場越南反對外部侵略的保衛戰,不應該稱之為“邊防戰爭”,而是一場“偉大的國防戰爭”。
為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持,范鴻彤在“剛剛編寫、教育培訓部剛剛簽署通知印發的新歷史教科書方案中,將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中越軍奮力保衛祖國的內容作為越南九年級歷史通史的內容進行主要介紹。還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科書中加入該戰爭的有關內容。
范鴻彤在接受越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系統、一致的視角下,了解越南1979年在陸路戰爭、海上戰爭以及外交博弈中的做法,對組織民族解放戰爭的經驗、規律和教訓形成自己的重要認識。進一步理解先輩為祖國犧牲的價值,激發愛國主義、自豪感和民族團結……
為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具有公信力并合法化,范鴻彤還給自己的行為冠以“歷史教育原則是公平對待過去,客觀、誠實、人道、進步。否則,就是對祖國、對祖先、對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犯下的錯誤。然而,我們絕不能利用歷史煽動民族仇恨、宗教歧視或對現在和未來的文化歧視”的名號,以使得自己的做法更具有說服力。
如果范鴻彤所認為的觀點全部都是事實的話,那這樣做無可厚非。但問題的關鍵就是,范鴻彤所宣揚的“中國在1979年被迫撤退”以及“中國在1979年侵略越南”的觀點本就是顛倒黑白,這又何談公平、客觀、誠實呢?
首先,1979年3月5日的撤軍命令確實是我方主動發出的。但這并不就意味著我軍是因為損失慘重才被迫撤退的。在1979年2月17日我軍在越南邊境打響第一槍時,我軍就已經做了幾個月的戰斗準備,參戰部隊進行戰爭環境的適應性訓練。
經過20多年的休養生息后,我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軍事裝備制造能力,盡管當時一些裝備的性能不能和越軍的美式、法式裝備相媲美,但我們勝在可以自己生產,數量多。在1950年—1975年的這25年間,我方不斷向越南運送物資以支援其抗法、抗美作戰,所以后勤物資的運送路線也已經相對成熟。
戰斗打響后,我方僅10天時間就攻占了越南北部的高平、老街,同時對同登、芒街和封土地區的越軍造成了牽制。我軍通過多路穿插進攻的方式,在戰斗前期將越軍防線沖破,率先占領高平、老街這兩個越北地區的重要城市。在隨后的時間里,我軍用一周時間奪取了諒山市,僅這一戰我軍就殲滅了近20000人的越軍精銳部隊。之后我軍又圍殲了龜縮在沙巴地區的越軍精銳部隊,在戰略上對越南首都河內造成了威逼態勢。
完成這一切,我軍只用了28天時間。諒山之后再繼續作戰,那下一個目標就是河內了,這違背了中央軍委最初的戰略制定!
反觀越南,越南在1975年結束戰爭后并沒有選擇休養生息,而是在黎筍的領導下繼續向柬埔寨投放精銳軍隊,之后不久就再次投入了和我軍的作戰中。在1979年2月17日和我軍交火時,越南是同時與中國和柬埔寨作戰的,雙邊作戰不僅使越南兵力短缺,也使其物資供應嚴重不足。
客觀來看,當年在越南戰場上我軍綜合實力占據優勢地位。盡管坦克部隊和步兵部隊在作戰前期出現了一定的傷亡和犧牲,但迅速總結經驗,在戰爭后期避免了很多傷亡。
經戰后統計,我軍在1979年和越軍的作戰中共犧牲6000多人,受傷21000多人,這些受傷的戰士也全都回國治療。而越軍在戰爭中的犧牲人數至少有57000多人,受傷人數至少有37000多人。
這樣來看,越軍傷亡更大。諒山戰役結束后,河內的不少民眾已經產生了恐慌,官員也開始轉移家屬,黎筍政府也緊急調集柬埔寨的正規軍部隊回國作戰,以保衛河內。
其實,我們完全有實力打到河內。但中央軍委在作戰前夕就一再聲明:對越南的戰爭是一場政治作戰,是一場限制規模,限制烈度的戰爭。我們的目的是對越南造成重大打擊,挫挫他的銳氣,讓其看清自己的實力,不再騷擾我邊境。占領諒山后,我方作戰目的已經基本達成,自然沒必要再繼續打下去,至于繼續作戰我方是否會有更大傷亡,這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我軍撤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動的。
其次,1979年我方與越南之間的這場戰爭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要真的說誰是侵略者,那一定是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黎筍政府宣布全國統一,之后越南政府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他們不僅瘋狂反華,還在中越邊境挑起武裝沖突,侵占我方邊境島嶼,蠶食我方邊境領土,在東南亞地區推行霸權主義,企圖拼湊出“印支聯邦”版圖。
根據俄羅斯解密資料記載,從1975年到1978年12月底的這段時間里,已有200000在越華僑被驅逐出境,到1984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至1500000人,華僑積累的財產也全部被越南政府據為己有。
黎筍集團在國內有計劃地大規模排華行動,不斷侵占我方領土,槍擊我國邊民,到1978年底已經制造了1108起邊境流血事件。在邊境活動中,越軍推倒界碑,制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流血事件,侵占了我國南沙群島中96%以上的島嶼。
在越南挑釁初期,我方主動向其提出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改善兩國關系提議,并主動讓步“打不還手,不打第一槍”,但越南始終一副“談判不成,勸告不聽”的樣子。
無奈之下,我方“不得不換用一種侵略者聽得懂的語言來和越南當局對話”。在1979年1月訪問美國的時候鄧公還警告過越南,“對于越南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
越南已經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產生了極大威脅,領土安全受到極大威脅,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我們在1979年的這場戰爭是完全意義上的正義之戰,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侵略”,更談不上被迫撤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