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7月18日,布魯塞爾悄然落下一枚危險的棋子——歐盟第18輪對俄制裁名單中,突然塞進了10家中國企業和兩家地方銀行,理由竟是“莫須有”的涉俄嫌疑。短短幾小時后,北京商務部火力全開:“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這場精心安排的制裁戲碼,為三天后歐盟主席的訪華行程蒙上了刺眼的陰影。
經中歐商定,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7月24日抵京。中國領導人將親自會見,中方高層則將與他們共同主持第25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這場原該聚焦建交50周年成果的盛會,在制裁陰云下平添了幾分博弈的硝煙。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此次出手看似突然,實則暗藏三重算計。俄烏戰場僵局難解,歐洲民意沸騰,轉移矛盾需要“替罪羊”;特朗普磨刀霍霍,威脅對歐盟商品征收15%-20%高關稅,歐盟急需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更深層的是產業焦慮——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38.1%的市場份額,歐洲車企在技術迭代的賽道上步履蹣跚。于是,一邊在醫療器械市場砌起高墻,一邊給“產能過剩”亂扣帽子,這種自相矛盾的操作,暴露出歐洲戰略自主性的潰散。
中方的回擊精準而強硬。商務部聲明中“采取必要措施”的措辭絕非空談。中國手握全球90%稀土加工產能的“王牌”,足以讓歐盟新能源產業窒息。更有力的反制在于事實本身:2025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逆勢增長3.5%,日均超150億元的商品流動,像血液般維系著雙方經濟生命線。當德國車企依賴的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增長9.7%,歐盟車用柴油機進口暴漲65.2%時,制裁的刀刃實則在切割歐洲自己的供應鏈。
歐盟(資料圖)
歐盟內部早已分裂成三個陣營。德國財長林德納直言:“加征關稅會毀了歐洲汽車業!”西班牙等五國在電動車關稅投票中明確反對;法國、意大利卻帶著十國強硬派力挺貿易壁壘。馮德萊恩更陷入尷尬境地——她一面宣稱要“重新平衡中歐關系”,一面偷偷向中國企業遞出稀土合作的橄欖枝。這種精神分裂式的對華政策,讓歐盟在戰略棋盤上進退失據。
希臘色雷斯的風電場上,34臺中國風機正將海風轉化為1.6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波黑伊沃維克項目中,中國企業承諾將3%收入反哺當地社區。這些合作典范像楔子般嵌入歐洲能源轉型的骨架。氣候合作與數字經濟本是中歐天然的“破冰點”,但當歐盟執意將經貿政治化,甚至以人權為名行雙標之實——對新疆指手畫腳卻無視加泰羅尼亞問題時,信任的基石正在崩解。
歐盟(資料圖)
歐盟領導人即將踏上北京的土地,帶著制裁的傲慢與內部分裂的疲憊。建交半個世紀,雙邊貿易額從24億美元飆升至7858億美元,相互投資從零積累至2600億美元,這本該是共慶的時刻。然而當合作被當成籌碼,對話被預設前提,歐盟的每一步都踩在自身利益的鋼絲上。
這場會晤注定沒有完美的結局。但中歐關系的韌性藏在希臘旋轉的風機葉片里,在奔馳的中歐班列上,更在每天價值150億的貨物流動中。歐盟需要看清:在單邊制裁的迷夢中沉淪,只會被時代浪潮拋棄;唯有超越零和博弈,才能避免在美中角力中被碾為齏粉。北京已亮明底線——撤銷制裁是對話的前提。現在,球回到了布魯塞爾腳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