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者,作為西電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輔導員,“什么是好的思政教育”“如何喚醒學生情感認同”,是章萌一直在思考探索的問題。
2024年7月,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參與的“新時代青年延安行”活動來到革命圣地延安棗園革命舊址,在這里,清幽秀麗的風景、巍然矗立的雕像、富有特色的窯洞、樸素莊嚴的禮堂、彌足珍貴的照片,無一不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厚重深沉的革命記憶。
在即將離開時,一名學生輕聲哼唱起歌曲《東方紅》,同行的學生不約而同加入了合唱,“大家觸景生情地合唱讓我很感動,好的思政教育,就應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章萌回憶道。
01
時常感到“本領恐慌”
2021年,曾是工科專業背景的章萌來到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為一名研究生輔導員。
“一開始不知道怎么帶學生,就想著能多搭平臺,多辦活動,”章萌說,“先是向學院老師請教經驗,同時立足學生成長規律和發展需求做調研,逐步優化活動安排。”
在她看來,輔導員不光要有情懷,也要有愛的能力,凡事多思考,才能把這份工作做出效力和意義。幾年下來,章萌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
比如,針對新生,她組織“新生入學教育”,帶大家走進校史館、博物館了解學校歷史,邀請高年級研究生為新生分享科研和學習經驗;針對畢業生,她開展“就業加油站”系列就業技能培訓和畢業生就業經驗分享,為學生切換身份、順利進入工作崗位鋪路搭橋。此外,為滿足學生文體、交流需求,她經常帶學生組織下午茶趣味活動、羽毛球賽等。
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章萌時常感到“本領恐慌”,為更好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她始終保持學習的勁頭和狀態,在理論學習、思政研究和工作實踐中,持續提升育人水平。
“既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熟悉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在鉆研《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等理論書籍時,章萌說,“剛開始不太能看進去,學生給了些建議,說要像讀小說一樣去讀,還建議我多讀些原著解讀本加深理解,讓我學到很多。”
02
多從學生角度想問題
做學生工作,是管理也是服務,要真正依靠學生、融入學生,做學生的“傾聽者”“引導者”。
“情緒價值給得很足”“盡最大努力給予支持”“很聽勸”,是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周祎瓊對章萌的印象。和章萌接觸過程中,周祎瓊也學到了一些開展工作的小竅門,比如“前期策劃要細,不打沒準備的仗”“眼里要有活,關注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等。
“章老師秒回微信,有什么問題,她都會很快反饋,從不拖沓,又了解每個人的特長,統籌能力很強,”周祎瓊說,“她是典型的鼓勵型老師,只要我們有想法,她都會提供最大的資源支持,而且她熱情外向,像我們同齡人一樣,主打一個‘聽勸’,會很細心真誠地聽取大家的想法和建議。”
有一次工作交流,周祎瓊發現其他同學對工作內容做了很好的梳理,感覺自己的匯報沒有特別到位,“章老師給我‘點’了下方向,我就根據這些方向發散,比如開展宣傳技能培訓,提升學院公眾號內容質量,又從大家關心的就業話題入手,把相關活動進行匯總,方便同學們參加”。
慢慢地,章萌發現越來越多學生干部由被動式完成工作,轉變為主動思考和規劃工作。比如團支部書記主動提出拍攝“走進老師的書房”系列視頻,希望以慢訪談形式呈現老師們的讀書故事,如今該系列視頻已發展為學院特色活動之一;研究生會開展的就業技能培訓活動、插花體驗以及多肉種植與彩繪等下午茶活動,也非常受學生歡迎。
日常生活中,當學生遇到婚戀、學業、就業等困惑時,會到章萌的辦公室坐一坐,或一塊出去遛個彎、聊聊天。章萌說:“找我聊得最多的話題是就業,不少學生就業會選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公務員等,但這些招聘一般在后期,前期學生投出百余份簡歷都可能石沉大海,就會非常焦慮。”每當這時,章萌會耐心傾聽學生想法,帶著學生分析就業形勢,結合學生個人經歷以及能力畫像,給出針對性就業建議,緩解學生焦慮,助力學生找到合適的工作。
除了擔任研究生輔導員,章萌還兼任黨務干事,要在不同工作間來回切換。為避免工作遺漏,章萌會通過桌面日歷等軟件,清晰標記每學期、每個月、每一天的工作重點、工作內容和完成節點,完成一項劃掉一項;另一方面,她會寫很多工作指南,比如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資料收集渠道、黨員發展流程、黨員檔案整理要求、學生活動舉辦流程,等等,以備隨時查漏補缺。
03
宣講團的“定海神針”
5月20日,在馬克思主義學院206會議室內,“青”聲“習”語宣講團2025年春季第三期打磨培訓會如期舉行,包括章萌在內,學院思政課教師、干部和輔導員等在內的指導老師共同為學生宣講提建議。
“對宣講團而言,章老師就像‘定海神針’,”宣講團團長、2023級研究生樓佳妮回憶她初入宣講團時的一次活動,“當時要去往蒲城縣閆家村,介紹村里如何通過種植金銀花走上鄉村振興道路,有些內容比較陌生和抽象,還要結合理論與學校定點幫扶工作實際,接到任務后有些手足無措。”
在集體備課會和宣講技能培訓會上,章萌帶著樓佳妮一遍遍打磨講稿、梳理思路、優化內容,為增進樓佳妮對學校定點幫扶工作的了解,章萌還細心準備了一些閆家村的相關資料,幫助她進一步了解現實情況,豐富講稿內容。“為了讓宣講更有感染力,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章老師都會給出建議”,樓佳妮說。
參加宣講團,對學生是一種歷練,能夠提升學生的溝通表達、團隊協作和組織協調能力。樓佳妮說:“通過接觸和研究各種宣講主題,加深了我對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也讓我能以更宏觀、全面的視角去看待和分析問題。”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持續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場館里的思政課”“未來技術領域里的思政課”,把思政課堂搬到社區街道、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科技前沿等地,讓學生在實踐研學中了解國情、感知社情、體察民情。
截至目前,宣講團線上線下累計開展了60余場主題宣講活動,受眾達3萬余人次,形成40余篇高質量宣講稿件。“‘青’聲‘習’語宣講團已逐漸成為學院黨委打造三大思政課過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學生講思政課活躍力量,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章萌說。
“放眼一時,我們并未做任何大事,但放眼一生,我們卻都在不經意間成就了無數人的青春!”這段章萌在網上看到的,來自輔導員同行分享的工作體會,曾帶給她極大的觸動。在她看來,“做輔導員,就是要用一顆心去觸動、感染和溫暖另一顆心,用青春的激情為青春擺渡”。
記者 / 白毅鵬
排版 / 薛孟涵
編輯 / 王冠玉
責編 / 王 格
出品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