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團中央、團省委關于暑期社會實踐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社會實踐育人實效,引導青年學生在行走中感知城市溫度、在體驗中傳承文化根脈、在實踐中鏈接理論與產業,由沈陽化工大學校團委教師、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帶領學生干部與來自老撾、越南、塔吉克斯坦的留學生所組成的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團于7月12日至15日赴大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得到大連校友會的鼎力支持,為實踐順利推進筑牢保障基石。
追溯城市記憶,觸摸發展脈絡
7月12日,實踐團抵達大連后首站走進大連市規劃展示中心。在講解員的生動引導下,同學們系統梳理了大連從近代開埠到現代騰飛的百年變遷,深入了解城市在功能優化、生態保護等領域的遠景藍圖。從歷史坐標中,大家清晰感知到這座海濱城市在時代浪潮中迭代成長的強勁脈搏。
午后的東關百年老街,成了實踐團觸摸城市煙火的鮮活課堂。俄式、日式等風格交融的建筑靜靜佇立,鐫刻著多元文化交織的基因;街頭巷尾的民俗展演、特色小吃,讓中外學子在舌尖與眼眸的雙重浸潤中,近距離讀懂大連的市井風情,觸摸文化根脈的溫度。
探尋非遺密碼,厚植文化自信
7月13日,實踐團走進大連金家街非遺文化體驗館。同學們親手參與貝雕、剪紙等非遺技藝創作,指尖流轉間感受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堅守;通過參觀非遺保護成果展、聆聽代代相傳的傳承故事,大家對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狀與保護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心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愈發濃厚。
當日下午,大連博物館內的珍貴文物與生動展陳,為學子們鋪展開一幅立體的大連歷史長卷。從古代先民的生活印記到近代城市的變遷軌跡,從民俗風情的鮮活再現到工業發展的輝煌成就,同學們在時空穿梭中全面解碼城市不同歷史時期的風貌,讓書本上的歷史知識化作可觸可感的生動記憶。
深入產業一線,架起知行橋梁
7月14日,實踐團開啟產業研學之旅。首站走進恒力石化(大連)化工有限公司,期間,實踐團與企業共同舉行了沈陽化工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這一舉措為雙方深化產教融合、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活動中,同學們深入生產廠區與中控室,實地了解現代化化工企業的生產流程、技術創新成果與環保攻堅舉措,直觀感受化工產業規模化、智能化發展的強勁勢頭。隨后,企業負責人以及沈陽化工大學2002級校友孫世超與同學們開展了親切的交流座談。座談現場氣氛熱烈,負責人認真傾聽同學們提出的關于專業知識應用、行業發展趨勢、職業成長路徑等問題,并逐一細致解答;同時結合企業人才需求與行業發展前景,為同學們進行了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分享了自身在化工領域多年深耕的實踐經驗,鼓勵大家將理論學習與產業實踐緊密結合,在專業賽道上持續精進,為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同日下午,實踐團一行前往校友企業大連力迪流體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實踐活動。接待實踐團的是沈陽化工大學自動化1986級校友董亞男,她現任大連力迪流體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擔任沈陽化工大學創新創業導師、教育基金會理事及大連校友會副會長,曾獲“大連市十佳女企業家”“大連市青年創業先進個人”等榮譽。活動中,學校先為校友董亞男正式頒發了校外社會實踐指導教師證書,以此肯定其對學生實踐培養工作的支持與付出。
在董亞男校友的細致介紹下,同學們深入了解了企業在流體控制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市場布局及未來發展規劃。隨后,一場親切的交流座談會如期舉行,董亞男與同學們圍坐暢談,不僅耐心傾聽大家關于專業知識應用、行業發展趨勢、職業路徑選擇等方面的疑問,更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業經歷和企業奮斗歷程,逐一認真作答。
座談中,董亞男校友著重分享了自身從校園到職場的轉型心得,圍繞行業人才需求標準、職業能力提升方向等進行了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并將企業發展中積累的技術攻堅經驗、團隊管理智慧、市場開拓感悟等傾囊相授。同學們在這場務實又溫暖的交流中,不僅對專業在產業中的具體應用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更在職業規劃的方向上獲得了切實啟發,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思考。
午后的大連古玩城,琳瑯滿目的民族古玩與藝術作品靜靜陳列,同學們在駐足品鑒中,細品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感受文化傳承的厚重底蘊。
聚力專業對接,共繪成長藍圖
7月15日,實踐活動迎來收官之日。實踐團與沈陽化工大學有機化工專業1977級何明洲校友開展座談交流,何明洲為沈陽化工大學校友會特聘導師,也是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首位發起人。在座談中何明洲結合自身奮斗經歷,分享在大連創業發展的故事;留學生們也積極融入互動,講述在沈陽化工大學的學習生活與跨文化體驗。輕松融洽的交流中,校友情誼愈發深厚,更為同學們未來在大連發展搭建起初步橋梁。
行走中研學,體驗中成長
四天的大連實踐之旅,以城市規劃研學、文化深度體驗、企業實地考察、校友親切交流等多元形式,讓中外學子在行走中觸摸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在體驗中深化對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的認知。從歷史文脈的追溯到現代產業的探訪,從理論知識的印證到實踐能力的提升,每一段行程都讓同學們滿載收獲。
此次實踐不僅是一次知識視野的拓展,更是一場精神信念的洗禮。同學們紛紛表示,將把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為奮進動力,努力將專業所學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未來將以更昂揚的姿態投身社會發展,為遼寧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石寧 王夢 王艾婷|編輯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吳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