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華為這次不急著發新品,但Mate 80,可能會是壓死“安卓內卷”的那根硬骨頭。
最近朋友圈刷到一位老同行說:“今年安卓旗艦太多,看得我審美疲勞。”我笑著回了一句:“別著急,還有一個狠角色沒出手呢。”
他愣了下:“你是說……Mate 80?”
是的,就是它。
Mate 80系列已經悄悄露頭了。雖然華為官方到現在連個影都沒放出來,但圈內有點嗅覺的,都已經聞到那股熟悉的“硬核氣息”了。
我最關注的是影像,結果最近爆出來的SC595XS傳感器,真的讓我有點破防。1/1.28英寸的大底、5000萬像素、110dB動態范圍,這不是堆參數,是明擺著沖著“極限場景”來的——夜景、逆光、暗光、局部強光,統統干碎。
簡單說,SC595XS幾乎可以理解為“為國產影像正名”的標桿。拍風景、拍人、拍視頻,一顆傳感器扛起整個系統生態,甚至連HDR視頻都支持到4K 60fps和120fps。不夸張講,誰先用上它,誰就拿了通往旗艦影像的通行證。
可惜的是,最早傳出思特威這顆Sensor要被某“米”品牌首發,現在看,壓根是煙霧彈。最新消息是,它屬于華為。而它的第一位東家,大概率就是Mate 80系列。
從華為這幾年的產品路線來看,它們太懂什么叫“先憋著、后發制人”了。Mate 70剛剛穩住陣腳,Mate 80不著急上場,卻已經開始在硬件和系統底層做出大動作。SC595XS只是前菜,麒麟9030才是主菜。
據說麒麟9030不僅是在性能上實現臺階級進步,關鍵是功耗、AI能力都有跨代提升。而這代芯片很可能不僅服務于Mate 80,還會為后面幾年的P系列打下底層架構。
說實話,我一直認為,Mate系列是整個國產高端旗艦的“精神錨點”。你可以不買華為,但你不能不承認,Mate的每一代,幾乎都重新定義了一次國產旗艦的“邊界”。
這次Mate 80從屏幕設計也不再搞“微曲套路”,回歸直面屏,大尺寸雙層OLED直屏加持,還搭配高刷、縮孔、3D人臉識別,硬件上幾乎沒留短板。
再說回發布節奏——別看今年安卓陣營都搶著9月發布,華為卻一反常態,預計要拖到12月底。這種“錯峰對打”的節奏,其實很像Mate 60那時候,所有人都以為華為完了,它卻突然整了個“未發布先開售”,讓對手措手不及。
也正因為Mate 80很可能走這條路線,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爆料,其實只是“局部暴露”。真正的重磅底牌,或許還藏著。
但我知道,有些東西一旦露頭,就已經能說明問題。比如,影像系統上的傾斜,就是沖著目前安卓的影像弱點去的;而麒麟芯片回歸的穩步推進,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不靠別人的“咽口飯”,自己也能吃得很飽。
從今年手機圈的大盤看,大家都在“卷”,但大多數在卷外殼、卷快充、卷堆料。Mate 80的出現,如果真如傳聞所說,更像是在“卷標準”,在制定行業接下來要抬頭看的方向。
這,才是旗艦的格局。
就像我那位同行說的:“Mate系列真的有種‘定海神針’的感覺。”我笑了:“你等它一出,整個安卓旗艦的下半場,就開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