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華燈初上,上海的大街小巷煙火氣十足。39歲的Charles(中文名:曾思聰)換上跑鞋,來到位于常熟路89號的“Charlie’s 粉紅漢堡”店,和跑友開啟酣暢淋漓的夜跑。這是他扎根上海的第15年,從年年想回美國的游子,到坐擁15家餐飲門店的創業者,再到4000人跑團的領跑者,他的故事里,藏著上海的速度與溫度,也藏著一個華裔青年與這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一間漢堡店里的機遇
美籍華裔曾思聰的人生轉折,始于2010年父親那間虧損的上海酒吧。彼時的他,是華爾街金融圈里西裝革履的精英。“年輕氣盛,覺得扭虧為盈不難。”他笑著回憶,可現實給了他一記悶棍,接手第一年,酒吧依舊虧損。
但正是這場挫敗,讓他看清了上海的活力。“紐約像慢跑,上海在沖刺”,他索性辭掉華爾街的工作,一頭扎進了上海的餐飲江湖。在紐約長大的他,對漢堡有著執念,卻總覺得“少了點中國味”。2015年,第一家“Charlie’s 粉紅漢堡”開業,他想要做中國人愛吃的漢堡。
沒學過廚藝?那就泡在廚房試錯。云朵面包要酥軟帶彈,他盯著烤箱試了100多次;牛肉餅的肥瘦比、醬料的酸甜度,他精心算好配比;大閘蟹漢堡里藏著蟹膏的鮮,小龍蝦漢堡裹著麻辣的香……這些中西合璧的創意,讓“Charlie’s 粉紅漢堡”吸引了熱播劇《三十而已》來拍攝。如今“Charlie’s 粉紅漢堡”已增至15 家,今年還要開一家米線店。
“上海人懂吃、敢嘗鮮,這里的餐飲江湖,比華爾街更有煙火氣。”他說,就像自己從小練就的拿手菜——蛋炒飯。“我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平日里忙于工作,家里沒人燒飯,我就自己學會了這門廚藝。”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曾思聰愛上了做飯。“這一點,可能我確實遺傳到了上海男人的‘特質’吧。”他笑言。
開漢堡店和組建跑團,會不會在健身理念方面有所沖突?“實則不然。”在曾思聰看來,“對于很多人來說,節食減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只要你把運動變成生活方式,才能持之以恒,減肥就不再痛苦。”
一雙跑鞋串起的跨國社交
“一個人跑全馬太枯燥,不如建個跑團。”2018年,耐克工作人員跟他打賭“敢不敢跑上馬全馬”,他一口答應,卻犯了難,獨自訓練太孤單。于是,粉紅跑團誕生了,如今8個微信群里聚著4000名跑友,是上海最大的民間跑團之一,最近,跑團還和李寧品牌敲定了專屬裝備的合作。
每周二傍晚,常熟路地鐵站旁總有群人熱身,這是粉紅跑團的“初學者5公里組”,有帶狗跑的俊男靚女,有推著嬰兒車的新手媽媽。周末的長跑拉練,有人為上馬備賽。“以前在酒吧社交,現在通過跑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健康,也更投緣。”這是跑友的共識。
跑團像個小聯合國,主要說英語,串起了中外情誼。美國小伙通過跑團認識了上海姑娘,曾思聰當了介紹人。年輕人不愛泡吧愛跑步,這里成了新社交場。中外跑友拌嘴,跑一場步,汗流透了,話也說開了。有初來乍到的老外不適應中國的風土人情,通過跑步交到了朋友,漸漸了解上海,體會到上海的魅力。“跑步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不用翻譯,腳步能說明一切。”
美國社交講AA制,有點冷冰冰,上海人聚餐搶著買單,跑友遞瓶水都暖心。曾思聰打開手機微信,儼然是一份跑團通訊錄,跑團里藏著他對城市的觀察:“在上海,跑步跑出了家的感覺。”
一座城市給的底氣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曾思聰考取了清華大學EMBA,他努力平衡著事業、讀書和跑團的平衡。上午剛剛參加完清華大學EMBA校友組織的100公里重走“西南聯大之路”,傍晚就出現在上海的跑團活動上。曾思聰的節奏,跟著上海的發展速度。“小時候覺得紐約最快,現在看,上海是沖刺,我得用跑步跟上。”
如今,他的新目標清晰起來:把“粉紅漢堡”開到紐約,讓老外嘗嘗小龍蝦漢堡的妙;把跑團做成中外交流的窗口,讓更多人知道,上海的速度里有沖勁,溫度里有深情。
在曾思聰和跑友的腳步里,不僅有追趕城市的力量,更有扎根上海的熱忱。
文:陶邢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