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最終日本還是妥協了,不僅全面開放市場,還被迫答應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而90%的利潤被拿走。如此不對等的協議,讓日本集體破防,網民怒斥“賣國”,痛罵政客“無能”,高呼石破茂下臺。美國又贏了。
7月22日,特朗普公開表示,美國和日本之間達成了一個“史上最大貿易協議”。按照他的說法,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科技等多個領域。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方面不僅將從這筆投資中獲得90%的利潤,還將創造幾十萬個就業崗位——說白了,日本出錢,美國得利。
這還不算完,協議中還提到了更具實質性的“讓利”條款——美國農產品、汽車、卡車將被“無障礙”引入日本市場,而作為回報,美國只象征性地降低了對部分日本商品的關稅,從之前的25%降低到15%。但核心商品如鋼鐵、電子產品,依舊保持高稅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并非多邊談判的成果,而是特朗普“單方面施壓”之下的結果——日本政府并未主動推動,反而是“默認”“承認”“接受”的姿態,這也讓民眾極度不滿。日本輿論立刻炸鍋,社交平臺上充滿了對現任首相石破茂的指責,甚至有網友直呼:“這不就是新版廣場協議嗎?我們又一次被美國掏空了!”
這樣的聯想并非空穴來風。1985年的“廣場協議”,正是美國通過強硬手段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結果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失落時代”。而如今的局面,雖然形式不同,但邏輯如出一轍——美國有危機,日本買單,美國要發展,日本供血。
了解特朗普風格的人都知道,他行事從不遮掩自己的“生意人”本色,眼里只有“收益”和“勝負”。在他眼中,“盟友”不是要平等互利,而是要為美國讓利、服務美國利益。而日本在特朗普手中,再次成為了“提款機”。
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最重要的盟友,一直承擔著極高的軍事依賴成本。從駐日美軍開支到武器采購,日本年年為美軍“埋單”,如今還要大手筆對美投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權,說白了就是“花錢保平安”。特朗普就看準了日本的軟肋——軍事依賴、安全焦慮、經濟遲滯——再加上一份過度依賴對外出口的經濟結構,逼得日本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而特朗普選擇此時“下手”,也并非偶然。在中美競爭激烈、歐洲盟友日漸“陽奉陰違”的大背景下,他急需拿下一個“看得見的勝利”。而日本這個“順從又老實”的盟友,恰好成了他“政治造勢”的最佳人選。
很多人可能會問:日本不是發達國家嗎?GDP世界第三,科技先進,工業強大,怎么在特朗普面前就成了“軟柿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回到日本的基本國策看。二戰后,日本在美軍管制和保護下重建國家安全體系,經濟騰飛卻沒有獨立軍事支撐,長期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尤其近年來,面對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朝鮮導彈試射、中美競爭升溫),日本對美國的依賴反而更深。
更重要的是,日本當前的經濟結構并沒有擺脫對出口的強依賴——尤其是對美出口。日本每年對美出口額超1200億美元,一旦關稅壁壘上升,日企將承受巨大打擊。而特朗普正是看準了這點,用關稅大棒和市場誘惑雙管齊下,強迫日本簽下一份“只賺不賠”的合同。
也正因此,即便協議內容對日本極為不利,日本政府也只能“順水推舟”,試圖用外交話術“粉飾太平”,聲稱這是“堅定談判成果”,實際上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經濟割讓。
廣場協議已經過去四十年,日本依舊沒有走出經濟停滯的陰影。而這次“新協議”,在許多日本學者看來,是另一種形式的“廣場協議2.0”。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讓步不僅是貨幣層面的,還牽扯到市場準入、投資輸出、利潤轉移等多個維度,對日本經濟的傷害更具“長期性”和“系統性”。
特別是對農產品市場的放開,一直是歷屆日本政府最為謹慎的話題。日本農業以中小家庭經營為主,抗風險能力弱,難以與美國這種高度機械化、大規模化的農業體系抗衡。一旦美國糧食大舉入市,勢必會造成日本本土農民大規模破產,激化社會矛盾。而對日企而言,那5500億美元的投資本應用于本國經濟結構轉型,現在卻淪為“對外輸血工具”。
而最危險的信號是——美國得寸進尺,日本無力還手。這場交易,表面是經濟,實質上是戰略上的再一次壓迫。
更諷刺的是,日本歷屆政府在國內叫嚷著要做“正常國家”,要修改憲法、增強軍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可一到關鍵時刻,仍舊只能在美國面前低頭。對于日本的普通民眾來說,這種屈辱感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日本的一位學者曾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以為自己是美國的盟友,實際上只是它的附庸。”如今看來,這句話放在今天依然不失其深刻。
“你簽了一份地獄般的條約”,一位日本網民在社交平臺上的話道盡了本次事件的本質。特朗普確實贏了,又一次用霸權手段打壓了一個最親密的盟友。但這場勝利,也揭示了美國全球“經濟吸血”政策的真實面目——通過極限施壓,把盟友變成“錢包”,用別人的資源填補自身赤字。
對日本來說,這種“屈從外交”或許短期內能避免與美方正面沖突,但從長期看,無異于自掘經濟墳墓。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越是將戰略壓在美國一邊,就越會失去獨立自主發展的空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附庸”。廣場協議1.0版本,讓日本經濟失去了30年,剛剛恢復,又被迫簽署了廣場協議2.0版本,只是這一次日本還需要用多少年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