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亂背后是該國幾十年來移民、法律等諸多社會問題的疊加。
由于毒品暴力犯罪活動猖獗,法國多座城市近日對16歲以下青少年實施宵禁。在專家看來,宵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騷亂規模,但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騷亂背后是該國幾十年來移民、法律等諸多社會問題的疊加。
宵禁效果有限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南部加爾省尼姆市宣布,在受販毒和暴力事件影響的6個街區,16歲以下未成年人在21時至次日早6時之間不得單獨外出,宵禁自21日晚間起實施。警方也出動了更多警力加強巡邏。
尼姆市分管安全事務的官員說,實施宵禁旨在“保護那些與販毒無關的未成年人,同時也保護那些被毒販利用、有時甚至只有十二三歲的未成年人”。
法國多座城市對青少年實施宵禁 圖GJ
最近幾周,尼姆市相互對立的販毒團伙之間沖突加劇,蒙面人在街頭用沖鋒槍開火。6月27日,6名15歲至20歲的年輕人受傷;7月10日,一名53歲男子遭槍殺,另一名男子受傷。此外,一名疑為毒販跟班的19歲男子近日被殺。
近年來,販毒活動在法國多座大城市日益猖獗,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幫派之間暴力沖突時有發生,導致無辜平民死亡。
除了尼姆市,法國南部的貝濟耶自去年起從晚上11時至次日早晨6時之間對13歲以下的兒童實行宵禁,并于去年3月在某些地區將宵禁擴大到15歲以下。
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認為,宵禁是“治標”的一個辦法,且作用有限,更不可能“治本”。相對“保護”未成年人,這一措施更多是對他們采取限制,不讓他們參與沖突。
事實上,法國西南部利摩日市長埃米爾·羅杰·隆貝蒂就坦言,宵禁效果并不好。“年輕人制造了騷亂,沒有人能攔截和逮捕他們,宵禁毫無用處。”該市暑假期間對13歲以下的人實施宵禁。
法國對青少年實施宵禁并非新鮮事。早在2005年11月,法國東南部的羅訥省政府就在里昂市及其周邊的10個城鎮,禁止未成年人在晚上10時至次日早晨6時之間單獨出門。近年來,類似措施也在法國多次出現。
尼姆市政廳 圖GJ
背后深層原因
為何法國涉及青少年的暴力事件頻發?宋魯鄭指出,首先是移民問題。這一人群年輕且經濟狀況不佳,相對難以融入社會。在法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這些移民弱勢群體遭受更大沖擊,不滿情緒也更強烈。
其次是法律問題。法國出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對相關犯罪行為判決很輕。“很多騷亂中未成年人成了主體,因為他們不受法律追究,警察拿他們沒有辦法,抓了后很快會將其釋放。”宋魯鄭表示,這也助長了未成年人參與騷亂的行為。
宋魯鄭說:“騷亂只是表象,是冰山冒出來的那一角,背后是幾十年來移民、法律等社會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結果。”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王佳燁
編輯 深海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