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拉維夫機場的落地窗映出密密麻麻的人影,47萬人步履匆匆的想要盡快逃離故土。
令人心驚的是,逃離的這些人并非普通民眾,而是教授、工程師、投資者、醫生等各階層的精英們,這些本該撐起國家脊梁的砥柱,用行動做出了選擇。
當精英們都往外逃跑時,誰還相信勝利的曙光?歷史的魔咒,難道要再一次降臨了嗎?
集體大逃亡
夜色籠罩在特拉維夫,機場內人潮涌動,孩子的哭鬧聲、大人的不安吵鬧聲以及匆忙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這場被稱為“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精英遷徙”,正用腳步訴說著他們的答案。
這不是戰爭爆發前的緊急撤離,而是一場波濤洶涌的集體逃亡,這場沒有硝煙的逃亡,要比任何一場戰爭都更令人感到心驚,因為以色列流失的是國家的未來。
以色列的街道從未有過如此撕裂,一邊是政府在高呼著“全民團結抗敵”勝利在望,一邊是民眾對局勢失去信心,靜默收拾行李的大逃亡。
47萬人用實際行動訴說著對國家的失望,逃離的47萬人,不是以色列普通的民眾,而是國家的“脊梁”,各階層的精英。
據移民部門數據顯示,離境人員中工程師占比15%,醫生占比12%,而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占比8%,此外,還包括大批企業家和投資者,這些本該讓國家向上發展的中堅力量,正一批批的消失在機場安檢通道的盡頭。
相比較于“逃亡”,大家更愿意說這是“主動避險”,他們怕的不是炮彈落在屋頂,而是孩子每天上學前要先檢查書包里的防毒面具;他們也不是嫌棄這片土地,而是想要一個更光明、穩定的未來。
看到這一幕,不少人想起了當年建國時,猶太人從世界各地不遠萬里的回到故土,如今,他們的后代似乎又在重復相似的軌跡,只不過是相反的方向,他們對“動蕩”的警覺,早就被一代代刻進了民族的基因里。
他們不是不想守,而是真的不敢賭。
戰爭下的生存焦慮
敘利亞安全形勢的惡化就像毒霧般彌漫開來,哈馬斯在加沙地帶持續反擊,黎巴嫩的真主黨對北部邊境虎視眈眈,也門胡賽武裝能精準打擊到特拉維夫國際機場,敘利亞的政府軍也在與以色列持續交戰。
戰爭陰影下,以色列的經濟根基早已開始動搖,謝克爾匯率動蕩不已,國際評級機構已經把以色列的信用展望調整為“負面”,以色列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然而,政府卻始終深陷戰爭泥潭。
以色列能在四處拱火,背后少不了美國這個“推手”,美國給與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已經超過400億美元,然而,這些錢能買來先進武器,卻買不來大家需要的安全感。
更令人痛心的是,內塔尼亞胡政府為了執政聯盟的脆弱平衡,不斷向極右翼勢力妥協,加大軍事開支,而兵源危機更是致命問題。
當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哈瑞迪”)必須服兵役時,執政聯盟內部爆發了激烈的沖突,150萬“哈瑞迪”大約占以色列人口的15%,然而,當他們寧愿坐牢也不愿扛槍上戰場時,這讓前線的士兵感到無比憤怒與不公平。
大家質問,為什么“哈瑞迪”能夠享受特權制度,而普通民眾就要沖鋒陷陣。
如今的內塔尼亞胡政府可謂是夾在中間難以做人,7月中旬,由于政府未能兌現豁免正統猶太教徒兵役的立法承諾,故而出現了執政最大危機,兩個極右翼宗教政黨——圣經猶太教聯盟黨和沙斯黨皆已憤然的退出執政聯盟。
一時間,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席降到了岌岌可危的61席,對于這位四面楚歌的領導人而言,戰爭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內塔尼亞胡早已經不是風光無限的政治強人,他的身上背著好幾樁官司,貪污、欺詐、背信,不管哪一項罪名成立,都足以讓他直接從總理府走進監獄,而他目前唯一的護身符就戰爭。
只要戰爭還在繼續,以色列就需要戰士內閣,內塔尼亞胡就能以“國家危難”為由,把所有司法程序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然而,以色列的人民不是傻子,當戰爭看不到盡頭時,大家就開始以逃離的方式無聲抵抗政府,尋找明天。有離開的以色列公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不是害怕敵人,而是害怕自己國家政府把大家推進無盡的戰爭中。
歷史重演?
猶太民族有著千年的流亡歷史,這種集體記憶就像DNA一樣印刻在每個人的骨子里,一旦危機出現,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是戰斗,而是逃跑,這并非懦弱,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生存本能。
《塔木德》中曾說過“智者在災難來臨前就已經離開了”,以色列47萬人的離境,或許正在印證這句話。
1943年,歐洲的猶太精英提著皮箱匆匆逃離納粹的迫害,但這一次,逃離的不是無國土猶太人,而是手握藍色護照的以色列公民,以色列的中產階級正奔向機場,逃離自己建立的國家。
80多年過去了,場景過于相似,只不過道途相反。然而,經過對比會發現,1943年逃離的,主要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猶太精英,他們有門路、有資源,可以提前獲得信息及時脫身,留下來的是那些別無他法的普通民眾。
而今,以色列離開故土的亦是國家精英,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產以上階層,他們有雙重國籍、海外資產可以在戰時狀態下逃離,而那些普通人依舊只能留在硝煙戰火中,既無法脫身也無可奈何。
現在的以色列正站在十字路口,關鍵看內塔尼亞胡政府要怎樣選擇。
47萬人的離開,或許會倒逼政府反思,如果能吸取歷史教訓,可能會有轉機出現,但如果執意一條路走到黑,只能面臨國際孤立加劇、內部分裂加深、人才流失的痛楚。
戰爭或許能讓一個領導延長任期,但是絕對不會給國家帶來真正的安全。
當原來越多的以色列人“用腳投票”時,這場無聲地逃亡,比任何一次導彈襲擊都致命,因為他撕裂的是國家發展根基。
結語
希望47萬人逃離,能喚醒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理性思考,也希望世界再無戰爭。
信息來源: 1.也門·胡塞—“以色列居民開始大逃亡!#中東局勢 #以色列現狀 #胡塞武裝#葉海亞薩里阿”
2.看看新聞Knews----“不走就只能等死! #以軍向加沙中部發布緊急撤離令 人們拖家帶口加入#逃亡潮 #以色列 #哈馬斯 #緊急撤離令”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