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 方正 編輯|樸芳
還記得“九轉大腸”的廚綜爆梗嗎?
兩年前,短視頻的考古風吹回電視時代,小胖俞濤做大腸保留答辯倒逼主持人曹可凡問出金句“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該真人秀抽象奇觀迅速點燃全民玩梗狂歡,并追憶起2012年開播的東方衛視素人廚師競技綜藝《頂級廚師》。
兩年后的2025,素人廚綜正在掀起一波“文藝復興”。先有7月17日開播的騰訊視頻美食競技綜藝《一飯封神》,由謝霆鋒、新榮記創始人張勇、前《舌尖》導演陳曉卿、李誕等嘉賓領銜,攜16位知名大廚和84位無名小廚上演巔峰“廚神”對決;再是優酷片單多次推介了集結近百位新銳廚師以六個極限切磋環節展示“美食綜藝3.0”中國煙火的《炙熱游戲:百廚大戰》;愛奇藝《美味的勝利》則將借三個階段從“八大菜系”到“融合創意”的廚藝比拼,展現12位名廚 vs 90位草根的成長逆襲,該項目也將是曾聯播過《頂級廚師》的愛奇藝時隔多年再戰廚綜賽道……
各大素人廚綜重出江湖,但今時已然不同往昔,當年《頂級廚師》的素人做飯海選依靠的是草根敘事的粗糲感真人秀殺出重圍,如今不太能玩“抽象”的廚師綜藝還能調動起當下群眾的味蕾嗎?
再造九轉大腸的爆梗狂歡?
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話有點東西的。要知道,近年短視頻考古的文娛熱梗里美食從來都是大熱主角。前有“曹可凡吃九轉大腸”,后有“黃小廚燉豆角”,皆為國民級爆點大事件。
另外,美食綜藝是從電視時代就牢牢拴住男女主婦的心、一己之力就能霸屏午間收視的元老級賽道。即便現在媒介變化快,群眾愛吃的剛需不變,美食綜藝就永遠有市場。
我們來拆解下新一波的廚綜熱潮。
從《一飯封神》《炙熱游戲:百廚大戰》《美味的勝利》幾個項目的基本情況來看,他們走的內容路線好似與《頂級廚師》的素人狂歡八竿子打不著,而事實上,他們的節目模式更接近于去年風靡韓國的“Netflix神綜”韓國料理競技真人秀《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
《黑白大廚》獲得全球關注的原因與《寄生蟲》《魷魚游戲》相似,節目借“金湯匙”與“土湯匙”的階層對立為創作母題,制造了“白湯匙”(20位知名主廚)和“黑湯匙”(80位民間高手)的反差對決,鼓舞全球觀眾學習“黑湯匙逆襲”的奮斗精神。
對于國內新推出的這幾檔競技廚綜而言,犀牛君認為民間高手 vs 星級大廚的核心敘事是蠻新鮮的,尤其幾個節目都cue到了對中國幾大菜系烹飪做法的硬核科普,這對于當下吃得越來越“講究”、越來越愛動手烹飪的國人來說是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
《一飯封神》找來陳曉卿、李誕當節目顧問也是一招妙棋。身在北京,每到飯點,犀牛君有時就會在小紅書刷陳導和李誕播客推薦的寶藏餐廳探探虛實,而像犀牛君這樣喜歡跟著“專業人士”探店吃飯的年輕人不占少數,這恐怕會是此類廚綜最易吸粉的一類群體。
但這也暴露了此類廚綜的短板所在。既然是希望年輕人來看節目,名廚與草根爭搶食神的對決確實也值得一看,但太過嚴肅、硬核的廚藝對決年輕觀眾不會覺得無聊嗎?
如今是年輕人愛玩抽象、精神狀態美麗的時代,廚綜能否再現“九轉大腸”、“燉豆角”等適合短視頻平臺傳播發酵的超級爆梗,恐怕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
素人廚綜比紀錄片好玩啊
但我們還是挺看好百人廚綜的玩法。
要知道,過去幾年,每提美食節目,群眾首先想到的都是一些紀錄片。誠然,《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人生一串》這些爆款紀錄片也很好看,但紀錄片畢竟是紀錄片,觀感還是太過平和寡淡了。
無論從競技爽感、美食安利還是故事濃度等維度來看,素人廚綜在觀感上還是比紀錄片多了不少層次。從助力長視頻美食內容開拓新市場的角度來說,這絕對是樁好事。
具體而言,從《一飯封神》官方傳遞的價值理念來看,這類廚綜很像是競技綜藝與人文紀錄片有機融合的新鮮內容物種。節目既劃分突圍賽、1V1、團隊戰等闖關形式造就熱血武俠片式的競技烈度,又試圖挖掘每一道菜背后的人和故事(如家族鹵味第三代傳人、從街頭攤販逆襲登場的民間高手、學成歸國的年輕新派廚師),節目希冀在“味道”和“人情”之間建立連接,讓觀眾真正共情一道飯的情緒。
可以看到,《一飯封神》的野心不小,在被短視頻吃播、探店直播龐大流量圍剿注意力的當下,長視頻平臺仍希望以制造中國幾大菜系廚界爭霸大事件為錨點,令全民注意力回歸到硬核向、人文向的中國頂級廚師做飯對決。
《炙熱游戲:百廚大戰》和《美味的勝利》亦是如此,他們也將與前者一起爭搶“綜藝版《食神》”的輿論注意力。前者的核心賣點可能是正值當打之年的近百位新銳廚師,后者的競爭優勢是90位草根應戰12位名廚的接地氣群像,到底哪個平臺的“廚界故事”能征服大眾現在還真的不好說。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廚藝比拼”恐怕是最難被歸類是文還是武的一個內容品類。但在犀牛君看來,我們更建議這些廚綜在“武”這個字上多多發力。
一方面,當年風靡我國的日本動漫《中華小當家》就是以將廚藝夸張化為動漫技能的“武”取勝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白月光;另一方面,美食內容的“文”其實早就被紀錄片挖掘得所剩無幾了,既然做綜藝咱們就別文縐縐的了,這也不是綜藝的擅長之器,干脆咱們就怎么狠斗到底、怎么斗出話題怎么來吧。
以上就是長視頻平臺“復活”當年電視臺最愛的美食綜藝、廚師綜藝的多方原因,但這些節目若想在2025再度掀起市場水花,關鍵還是講出足夠吸引人的新鮮故事。
或許“九轉大腸”的社媒爆點可遇不可求、不能刻意造之,這些廚綜若真能講出《中華小當家》式的廚界江湖紛爭戰事,這個賽道仍然大有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