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比賽,好像是天生一對。
這個夏天綜藝行業的競技硝煙來得格外強,《戰至巔峰4》的官宣無疑讓火藥味變得更加濃烈。7月22日節目開播僅兩個小時,便以破21000的熱度值躍居騰訊視頻站內綜藝熱播榜第一,同時時代少年團、艾福杰尼、周一圍等嘉賓相關話題沖上熱搜,節目名也沖上高位熱搜,“等了一年,終于又可以看到喜歡的人打比賽了!”
在各平臺的節目話題下,不乏“看著很爽!”“很有代入感”等真實評價,這說明觀眾對這檔競綜仍舊抱有極高的觀看熱情與期待,而冷眼好奇的是,作為一檔已經行至第四年,在市場上既無競品也無可參考對象的“絕版競綜”,它要如何來展開這一季的電競故事。
競綜也有群像老友局
提到《戰至巔峰》,“戰”絕對是大多數觀眾腦海中的第一印象。
綜如其名,前三季節目也確實把“戰”這個字做到了極致。從硬件配置到賽程設置、教練人員安排包括賽事解說配備等,都在跳出綜藝娛樂化、不斷向專業賽事對標。
而《戰至巔峰4》開播,卻在以往“專業”基礎上,呈現出了一種不一樣的氣質。
在冷眼看來,與“戰”平齊,‘團’似乎成了這一季另一處重點著墨。
首先,是嘉賓的安排,前三季的嘉賓是單兵作戰,到了現場才開始找搭子組隊;而這一季嘉賓們是則變成了“老友”結伴而來,根據原生關系自動分成了不同的戰隊。
這些自帶原生關系的“老友們”,也讓每支戰隊從初次亮相就帶有了風格不同的鮮明氣質。
JIUZHE 戰隊,由上一季種子選手劉忻、柯潔、周柯宇、蒲熠星和王瑞欣組成,給人最大的感覺是“穩”。或者說成熟。
作為上一季亞軍隊伍,這季戰隊排名被排在第三,換了別人多少要抱怨幾句。他們只是卻說“安全穩妥的位置,有進步空間也有退步空間”這種“穩”,源自于他們對彼此的了解以及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與JIUZHE戰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時團組成的SDG戰隊,就是他們的戰術一樣,這是一支總能出其不意00后的戰隊。
破冰環節,嚴浩翔抽到隨機選擇一位嘉賓對視15秒的挑戰,他沒找隊友,也沒找年紀相對更接近的周柯宇、蒲熠星,而是選擇了“看起來不好惹”的哈人楊和蘇,愣是把見慣狠人的楊和蘇整懵了,直到任務完成都沒回過神來。
老友們在一起的自然與松弛,也讓這一季的嘉賓呈現出了意料之外的反差感。
就像冷眼怎么也不會想到,全場最年長的周一圍,竟成為了成為弟弟妹妹的“玩具”。在破冰提問環節,無論什么問題嘉賓們都要拐彎抹角地硬cue周一圍,導致主打嚴肅穩重形象的周老師變成了第一期的笑點合集。
而Rapper在其他節目中懟天懟地誰也不服誰,卻在《戰之巔峰4》中迎來了180度反轉。與JIUZHE戰隊對戰并輸掉第一小局的哈人們,在備戰間分析上一局比賽時沒有互相埋怨,而是思路清晰地找問題。
VaVa說Rapper天生反骨容易上頭,越是不讓去越不聽指揮,沙一汀立刻“認錯”表示下一局絕不會了;艾福杰尼則鼓勵大家,這一局其實打得不錯,大家的手感很火熱,信心要足。
這是Rapper的“鐵漢柔情”,但實則也構成了電競精神的具象體現。
電競不是孤狼作戰,而是一群人打配合彼此托舉。為什么電競比賽總能牽動人心,就是因為在賽場上總在上演著不拋棄不放棄不抱怨,把后背交給彼此的故事。
強調“戰”,更強調“團”,把電競團隊精神與群像敘事結合在一起,以“老友”為引,不僅讓觀眾看到了熟悉的熱血廝殺,更剖開了 “團隊” 二字的深層肌理,而這也正是電競精神的核心。
用故事把競綜的門檻“打”下來
從被玩家抱著挑刺的眼光審視到成為市面上唯一的“無競品絕版”競綜,《戰至巔峰》系列用三年時間收獲了核心玩家們的集體認可,并成功把他們轉化為了每一季都追綜收看的忠實觀眾。
但同時更嚴峻的問題擺在節目組面前,當一檔競綜進入第四個年頭時,“破圈”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要被提上日程,如何抓住那些對電競毫不了解甚至完全沒接觸的觀眾,是《戰至巔峰4》在這一季要解決的問題。
在電競老友局煥新節目面貌的背后,《戰至巔峰4》又成功借用群像,做出了強團隊、強人物關系的故事線。
在冷眼看來,節目在通過打造懸念,為觀眾帶來一種“劇式綜藝”的體驗感。
我們會發現,第一期節目的真人秀部分變多了,而且每一組戰隊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線與懸念:
JIUZHE戰隊組建于去年,大家曾經歷過低谷與磨合,最終一路扶持著挺進總決賽,卻遺憾告負,他們能否上演“復仇者聯盟”的戲碼?
黃明昊是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種子選手,包括久哲、Gemini在內的教練們都很看好他,認為他操作和意識都很強,是典型的六邊形戰士,但是闊別賽場一年后,舊王面對后浪們的沖擊能否頂住壓力,繼續帶飛全場?
時團在上一季的亮相更像是踢館戰隊,出場不是太多,但他們從青少年時代就一起訓練養成的默契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時就有觀眾說覺得時團露面太少不過癮,而這一季時團加入首發戰隊,作為平均年齡最小的一組,他們是不是真能掀翻哥哥姐姐們?
還有幾乎全新手嘉賓組成的OAO戰隊和全Rapper組成的RAP戰隊,這兩隊在戰隊評級中得分分別為倒數第二和第一,但競技比賽的魅力就是不限年齡、不限經驗都可能打出逆風翻盤,小白能否逆襲大佬,也很讓人期待。
如果說群像打造出了每組戰隊的記憶標簽,那么真人秀的刻畫則為群像的故事構成了敘事懸念。即使看不懂電競,沒有知識儲備,你依舊會對這些嘉賓以及他們的故事產生好奇。
從觀感來看,前幾季更像是電競單元劇,這一季則有了連續劇的氣質:之前許多未完待續的謎團,在這一季或將有答案:總是差一點運氣的周柯宇能不能在這一季得償所愿、曾經一收四carry全場的黃明昊面對來勢洶洶的新人勝算又有幾何?
專業的電競知識理解門檻得以進一步降低,圈外人只要打開就能看懂,“看門道”和“看熱鬧”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一檔名為《戰至巔峰4》的“電競群像劇”,勾連著所有觀眾的興趣。
因何而生,為誰而“戰”
全新的切入點讓《戰至巔峰4》煥發了不一樣的觀感。但對于競綜整個品類,冷眼還始終有一個問題:相比其他需要綜藝的影響力去推廣的體育項目,電競于普通人而言更容易觸及,那么市場為什么仍舊需要競綜?
而在這一季先導片看到JIUZHE戰隊幾位隊員再聚首時交流現狀時,劉忻說正是因為參加了上一季《戰至巔峰》讓她有勇氣拉著幾位大齡姐姐組了女子樂隊,“沖就對了”。看過了這段真人秀,困擾冷眼很久的問題,突然也有了答案。
就像冷眼經常說的,綜藝是最具當下性的內容產品之一,現在觀眾追綜不僅是要獲得放松,還在尋找強情感體驗與精神支持。
競綜,恰好具備這兩方面屬性。
一方面,電競就像賽博多巴胺。團隊之間的信任度、選手臨場的狀態等等,都可能影響比賽最終的結果,甚至最后一分鐘翻盤的事情,在電競賽場上也很常見。而這種不確定性,恰好是“永不言棄、堅持到最后一分鐘”的體育精神最具象的體現,也是多巴胺分泌的誘因,觀眾從中獲得了強烈的情緒爽感。
另一方面,個體原子化在當下變得極為普遍,很多人都苦惱于交友渠道匱乏,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有限,且很難交心。
而這一季所突出的友情線,恰好又擊中了電子競技內里的合作精神與友誼堡壘。
就像JIUZH戰隊一樣,在組成戰隊之前,他們彼此也不熟悉甚至有點尷尬。而且你也很難想象,周柯宇、蒲熠星、劉忻、柯潔還有王瑞欣,這幾個性格與背景各異的人,能夠成為好友。可就是因為有過一起并肩戰斗的經歷,他們之間得以沖破成長背景與地緣桎梏,結下深厚的友誼。
冷眼捕捉到了在評論區觀眾的留言:“看到他們的友情很羨慕,所以也想下載《王者榮耀》體驗一番,希望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好戰友”。
觀眾的有感而發代表著對節目的認可,但如果跳出單一綜藝節目的視角,再看這句留言,我們會發現關于綜藝+電競的跨界融合問題,已經被《戰至巔峰》系列找到了答案。
一直以來,內容人們在尋找如何將綜藝的獨特優勢與電子競技內核相結合的角度,從而達到彼此借勢的目的。《戰至巔峰》則通過四季節目的更新迭代,巧妙地找到了那個最佳融合點:
《戰至巔峰》系列的部分觀眾,是因為對嘉賓感興趣而選擇看節目的,但在一場場比賽中,他們不僅漸漸看懂了電競的門道,還產生了自己親自試一試的想法。
比起傳統的投流等方式,用情感和故事為基底,讓受眾從“圍觀者” 到 “共情者” 再到 “參與者”,這才是更完美的綜藝對電競的引流與破圈。
所謂跨界融合也從來并不是簡單的元素堆砌,而是要真正找到兩種品類共通的脈絡。用電競的熱血給綜藝注入滾燙的靈魂,再用綜藝的溫暖焐熱電競硬核的外殼是《戰至巔峰》系列的內容密碼。
《王者榮耀》是騰訊電競生態中一棵枝繁葉茂的長青樹,這樣的寶藏項目還有很多亟待挖掘。《戰至巔峰》就像一位探路者,用四年時間在綜藝與電競的交界地帶踩出了一條清晰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