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養老服務更有質量、更有溫度?作為金山區“十五五”規劃主題征集系列活動,7月22日,一場以“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為主題的市民圓桌會在金山區石化街道舉行。老年居民代表、養老機構負責人、企業代表及青年志愿者齊聚一堂,共同為金山區的為老服務發展建言獻策。
活動現場,區發改委和民政局勾勒出金山“十五五”規劃中的為老服務藍圖:目前金山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已達38.9%。面對洶涌的“銀發浪潮”,未來,金山將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扶持培育更多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的市場主體,激發老年群體的消費潛力,讓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圓桌會的核心環節——“市民聲音”活動中,來自石化街道山鑫陽光城的居民胡阿姨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們社區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凸顯,尤其是老年食堂資源短缺。”她建議增加老年食堂數量,并探索發動外賣小哥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讓更多老人得到切實幫助。這一建議引發了現場共鳴,區民政局負責人當場回應,表示將結合“十五五”規劃研究更具包容性的助餐政策。
老有所樂,精彩生活為熱議焦點。石化四村的黨員劉師傅提出,許多企業閑置的智能設備可以整合利用,比如開放智能手環后臺供老人健康監測,或利用閑置攝像頭實現遠程看護。“科技不該是年輕人的專利,要讓老人也能享受便利。”他的建議得到了區經委的積極回應,未來將探索搭建資源對接平臺,推動科技適老化改造。而在東泉居民高阿姨看來,社區閑置的少兒活動場所完全可以轉型為老年教育點。“現在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如果能改造場地、引進課程,既能盤活資源,又能滿足老人學習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石化街道“石話實說”品牌同樣成為匯聚民意的橋梁。紫衛居民區的李阿姨通過該平臺提出的紫衛居民區與蒙山市場共享停車位建議,目前街道正在積極推進過程中。而七村居民蔣師傅關于開設防詐騙課程的提議,也通過這一渠道得到快速反饋。“我們不僅要讓老人說話,更要讓建議落地”,石化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偉介紹,該品牌已形成“收集-研判-轉化-反饋”的閉環機制,今年共收到353條建議,轉化97條,其中有15條直接推動了為老服務改進。
當天共收集“養老提質,服務升級”“智慧伴老,科技賦能”等五大類共26條建議。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陸引娟表示:今天的建議有溫度、有深度,要讓“紙上規劃”變成老人看得見的幸福。此次圓桌會同步開通線上建議征集通道,未來一個月內,市民仍可通過“隨申辦”等平臺提交意見。金山區將認真梳理、深入研究、積極采納這些建議,將其轉化為推動金山區銀發經濟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
原標題:《金山區“銀發圓桌”匯聚民智:讓養老服務從“有保障”邁向“有溫度”》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鄭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