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公然將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的能源合作拉入中美貿易談判的核心議題,稱中國是“受制裁國家的最大石油買家”,并暗示未來的談判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
就在外界以為中美之間的對抗將進一步升級時,南美洲傳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被視為特朗普“鐵桿粉絲”的阿根廷總統米萊突然“變臉”,不僅恢復中資投資項目,還主動向中方示好。
這場突如其來的“反水”,直接撕開了美國精心編織的對華包圍圈,令特朗普措手不及。米萊的這次轉向,并非一時興起。他上任之初對中國極盡嘲諷之言,稱中國是“經濟刺客”,揚言要與北京徹底斷交。
當時阿根廷輿論一片嘩然,外界普遍認為這位新總統將徹底倒向華盛頓,終結與中國的長期合作。可短短數月之后,米萊不僅放寬中國公民簽證限制,還下令重啟被中止的水電站建設項目——這正是中國在阿根廷最大的投資之一。
轉折的背后,是現實的無情。阿根廷此刻正深陷經濟泥潭,通脹率高達211.4%,貧困率突破53%,外匯儲備所剩無幾,社會矛盾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米萊政府若一意孤行與中國“割席斷交”,無異于自斷生路。
中國不僅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更是其最大進口來源國,穩定的合作關系早已成為阿根廷經濟的“壓艙石”。
今年4月,中阿雙方剛剛續簽了35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成為阿根廷緩解美元緊張的“救命稻草”。這一協議不僅有效緩解了阿根廷的外匯壓力,也穩定了本幣匯率,維護了整個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
與此同時,美國在阿根廷的“支持”卻幾近于零。盡管米萊政府多次向美國遞交申請,希望幫助其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緊急貸款,但結果卻始終“石沉大海”。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中,連阿根廷也被列入了加征名單,根本沒有盟友應有的待遇。
被現實狠狠教訓之后,米萊開始轉向。他不僅重新強調一個中國原則,還表示愿意在經濟、能源、科技等多個領域深化同中國的合作。這個曾經口口聲聲要與中國“劃清界限”的總統,如今卻用實際行動“回歸”中國朋友圈。
正當南美出現“裂縫”之際,美國對華的施壓則在不斷升級。7月中旬,特朗普發出威脅,若50天內俄烏沖突未達成協議,將對所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高達100%的“二級關稅”。
貝森特接著補刀,稱中美下一輪貿易談判將直接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問題。這種做法早已超出貿易范疇,顯然是試圖將國家安全議題強行塞入經貿談判,借此逼迫中國讓步。
中國態度堅決。外交部多次重申,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所謂“長臂管轄”,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不是簡單的反擊,而是對美國霸凌外交的正面回擊。
2024年中俄貿易額高達2448.19億美元,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低價能源,同時向其出口制裁下無法生產的商品。這是一種典型的互利關系,美國若想強行破壞這一合作,勢必引發更大的地緣政治對抗。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的6月25日,在北約峰會上,特朗普還曾表態“不會阻止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短短一個月后卻立場大變,揚言要對中方實施制裁。這種反復無常的態度也讓各國盟友心生疑慮。
外交部在回應貝森特發言時表示,希望中美相向而行,但對于是否會討論能源問題,僅表示“請向主管部門了解”。這背后的潛臺詞很清楚:中方不會接受任何不平等的談判前提,也不會為了所謂談判而犧牲自身能源安全。
阿根廷并非唯一一個“反水”的盟友。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在悄然松動。澳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在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正式訪問,中澳已就油菜籽等多項貿易項目展開談判,預計將很快落地。澳洲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棋子,但面對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伙伴,澳洲開始選擇“務實”。
澳農產品和鐵礦石每年對華出口總額超過千億美元,特朗普的關稅戰讓澳洲農民苦不堪言。如今中方伸出橄欖枝,澳洲自然不會拒絕。這不僅是中澳關系的回暖,更是對美國施壓策略的“背書否決”。
在太平洋彼岸,另一場“背離”也正在上演——日本罕見對美“發難”。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青木一彥公開表示,將堅決維護本國利益,不接受美國的高關稅政策。特朗普對此大發雷霆,宣布繼續對日本保持高額關稅。
日本的強硬背后,是利益權衡的結果。中國對日出口逆勢增長7.2%,日本企業在華市場根深蒂固。若跟隨美國脫鉤,將是自斷產業鏈。日本政府再三權衡,最終選擇不冒險。
歐洲也在悄然調整姿態。中歐同步取消對彼此交往的限制,馮德萊恩即將訪華,預計將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簽署新協議。歐盟此前曾因制裁與中國陷入僵局,如今主動求和,顯然是在重新評估自身利益。
特朗普原本計劃通過“關稅+包圍圈”雙管齊下,逼迫中國讓步。結果三個月下來,中國別說服軟,反而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靠攏。美國企業成本飆升,普通家庭半年多支出增加480美元,洛杉磯港口吞吐量暴跌25%。
這場豪賭,特朗普顯然是賭輸了。盟友一個個“反水”,美國的圍堵戰略已成“散沙聯盟”。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不附加政治條件,靠的是實力、是合作、是共贏的誠意,而不是脅迫和威脅。
這一輪中美交鋒,雖然仍在繼續,但勝負的天平,正在悄悄傾斜。在這個多變的國際局勢中,選擇站在中國一邊的國家越來越多,因為他們清楚,誰能真正帶來發展與穩定,誰才是值得信賴的伙伴。
從阿根廷的回頭,到中歐的緩和,再到日本、澳洲的“另起爐灶”,特朗普試圖重建的對華圍堵網已是漏洞百出。中美博弈的勝負,已不再取決于誰喊得更響,而是誰能贏得更多國家的信任與依靠。中國,已經在這場較量中占據先機。
信息來源:
[1]阿根廷放寬對中國公民的簽證要求,該國兩座中國援建水電站也恢復施工 觀察者網
[2]阿根廷宣布放寬對中國公民簽證要求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