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準備展開一場被高度宣傳的“三天國事訪問”。就在他剛踏上美利堅的土地,滿懷期待地準備與特朗普政府共商“大交易”時,美國不但不愿意在關稅問題上松口,反而決定加碼征稅,并明確表示不會被菲律賓綁上與中國對抗的戰車。
這場原本被包裝成“重大外交成果”的出訪,還沒開始就變了味。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馬科斯為何“人還沒坐熱,就被潑了一盆冷水”?美國的算盤又打得有多精?菲律賓的反華操作,真的全白費了嗎?
馬科斯此行肩負兩個目標:一是爭取美國對菲律賓商品的關稅減免,二是深化軍事合作以牽制中國。前者寄希望于經濟突破,后者則押寶于地緣戰略。
他沒想到,美國的態度,冷得像北極風。他本以為自己可以用“對抗中國”的姿態換取關稅上的讓步,卻沒料到特朗普對此根本不感興趣。
菲律賓商品出口美國,一直享有一定稅收優惠,此前平均關稅約為17%。馬科斯希望通過訪美將關稅進一步壓低,甚至爭取零關稅待遇。可現實卻是,特朗普政府直接將關稅提高到了20%。而這僅僅是馬科斯“噩耗清單”的第一項。
馬科斯急中生智,決定“加碼”軍事籌碼。他提出增加美軍輪駐頻次,購買更多美制武器,在南海問題上配合美國炒作臺海局勢,甚至主動引進“堤豐”導彈系統,想以此換取華盛頓的“寬容”。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防長赫格塞思雖然與馬科斯會面,重申了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條約》,但話里話外都在暗示:美國不想與中國正面沖突。赫格塞思甚至強調:“我們不尋求對抗中國。”這番話,無疑是對菲律賓的當頭棒喝。
其實,菲律賓的“反華表演”早已登峰造極。過去一年,馬科斯圍繞仁愛礁、黃巖島不斷挑釁,炒作所謂“航行自由”,拉上美軍時不時搞個聯合軍演,甚至還鼓吹“保衛臺灣”。他自認為這些操作足夠“忠誠”,足以贏得美國的青睞。
可現在看來,這一切都像是在對著空氣表演。美國根本沒有興趣為菲律賓這種“小角色”上火線,美方更希望菲律賓繼續“騷擾”中國,制造地區緊張,但一旦真打起來,美國絕不會出手相助。
在特朗普的盤算里,只有利益,沒有情義。就像他對歐洲那樣,一邊要求北約國家提高軍費,一邊又對歐洲商品加稅毫不手軟。菲律賓也被他用同樣的方式“收割”——軍事合作可以繼續,但經濟上絕不讓步。
菲律賓媒體對此極為憤怒。《馬尼拉時報》直接怒斥馬科斯“賣國求榮”,稱他“去美國談判,結果把國家談成了殖民地”。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爆料稱,特朗普可能掌握了第一夫人麗莎的“丑聞把柄”,借此對馬科斯實施政治勒索,讓他在貿易和軍事問題上一退再退。
3月8日,一位菲律賓富商在洛杉磯意外身亡,死因是“可卡因中毒”。坊間傳言,事發當晚,麗莎也在場。而這次馬科斯訪美,麗莎并未隨行,引發外界更多猜測。有分析認為,這正是特朗普拒絕談判的“底氣”所在。
一份泄露的菲律賓內部文件顯示,馬科斯政府在訪美前就已做好“妥協準備”,并指示官員稱“菲律賓需要美國,離不開美國”。這種赤裸裸的投降姿態,讓菲律賓在談判桌上毫無尊嚴可言。
更雪上加霜的是,菲律賓外貿已處于崩潰邊緣。制造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出口疲軟已久,如今被征收20%關稅,無異于釜底抽薪。而馬科斯政府對外一直宣稱此次訪美將“推進貿易合作”,結果卻是關稅不降反升,出口企業叫苦連天。
菲律賓國內輿論幾近炸鍋。民眾質問馬科斯到底是去“談判”還是去“度假”?總統府此前大張旗鼓的宣傳,如今成了笑柄。
連菲律賓駐美大使都承認,非法移民問題上特朗普毫不妥協,準備將成千上萬菲裔遣返回國。這對于正面臨經濟壓力的菲律賓來說,無疑是又一重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菲關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中國教育部發布留學預警,提醒學生注意菲律賓治安問題。菲律賓外交部卻反咬一口,要求中方“糾正不實信息”,并稱將“堅決回應”。這份“糾正通牒”,顯然是馬科斯為了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所為。
事實上,中國的警告并非沒有根據。近年來,在菲中國公民屢遭治安問題困擾,甚至有人員傷亡事件發生。中方發布提醒,完全是負責任的做法。菲律賓卻視之為“挑戰主權”,可見其對華政策已陷入非理性。
中菲矛盾已經從南海擴展到人文領域。若菲律賓繼續在錯誤道路上一意孤行,中國或將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中斷高校合作、暫停學歷互認、取消招生資格等。
美國呢?表面上承諾“保衛菲律賓”,背后卻處處榨取價值。美軍在菲律賓部署“堤豐”導彈系統,建設軍事基地,卻并未給予實質性的經濟援助。馬科斯以為“抱大腿”能換來好處,結果卻發現自己成了“代價”。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分明。他要的是菲律賓在南海“攪局”,在臺海“配合”,但絕不愿為菲律賓“承擔”。他更關心的是與中國的“貿易大協議”,而不是馬科斯手里的那點“地緣籌碼”。
馬科斯訪美期間發生的一切,讓人不由得想起那句古話:為虎作倀,終將自食惡果。他本想用對抗中國的姿態換取美國的經濟援助,結果卻被特朗普“榨干價值、揮手即棄”。
如今的菲律賓,在東盟內部被孤立,在中美之間被操控,區域影響力日益下滑。而馬科斯政府還沉浸在“戰略平衡”的幻想中,殊不知,真正的外交平衡,靠的是實力與獨立,而不是單方面討好與押寶。
中國早已表態,愿與周邊國家和平共處、互利共贏。菲律賓若能回歸理性路線,中菲關系并非沒有修復空間。但若一味追隨美國,甘當“反華馬前卒”,最終只會被當成棋子犧牲。
馬科斯此行,換來的不是貿易紅利,而是一紙貿易懲罰;不是聯盟加深,而是被當“炮灰”的現實。菲律賓人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的外交幻想。這一次,馬科斯確實“白干了”。
馬科斯訪美三天,換來的是失望和尷尬。美國不但關稅照加,還將菲律賓推向對華對抗前線,毫無實質讓步。菲律賓若不調整戰略,只會越陷越深,步步被動。
信息來源:
[1]特朗普告訴馬科斯:我不介意你和中國相處融洽,因為我們和中國也相處得很好 觀察者網
[2]菲總統馬科斯訪美,面臨關稅防務兩大難題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