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極限施壓”,對日本的威逼利誘終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和日本達成所謂的“重大交易”之后沒多久,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公開宣布自己即將辭職。特朗普的施壓,是否是石破茂下臺的“催化劑”?日本“一夜變天”,又與美日貿易協議的達成有什么關系呢?
有分析稱,在本輪貿易戰之中,美國特朗普當局很有可能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與其與桀驁的中方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角力”,倒不如去收割自己那些既富裕又“聽話”的“盟友”來得實在。畢竟,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經濟利益,收割“盟友”的“性價比”顯然更高,而日本作為僅次于中美德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美國眼中,自然就成了一只肥羊。
果不其然,特朗普對日本的“收割”確實已經得手了。根據各方媒體的公開報道,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宣布完成了和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交易”,美國總統特別強調“在他的指示下”,日本同意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而美國將從中獲取90%的利潤,還將創造幾十萬個就業崗位。這還沒完,特朗普表示,日本還對美國做出了重大讓步,同意美國汽車、卡車、大米在內的農產品進入日本市場。
據報道,在特朗普宣布對日本“大贏特贏”后,日本官員也證實了兩國達成貿易協議一事,并證實特朗普所言“基本屬實”,但在日方眼中,這是“堅定談判的成果”,也是“值得歡迎”的協議。雖然日本官方的措辭說得很“漂亮”,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和日本達成的這個所謂的“貿易協議”,其實對于日本而言,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不平等條約”,是日本對美國“下跪”換來的結果。其對本就孱弱的日本經濟,無疑又是一記重拳。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得知,日本不僅要對美國“雙手奉上”高達5500多億美元的投資,并且這些投資所得的利潤也將由九成歸美國,這等于就是日本直接送錢給美國搞發展,而日本自己只能從美國手中獲得一些殘羹剩飯。而且,日本還需要單方面為美國開放自己的國內市場,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必將對日本本國的工業和農業造成極大的沖擊。
正是因為這個條件過于苛刻,因此,日本國內才有人將這個美日貿易協議,與1985年的美日“廣場協議”相提并論。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巔峰時期,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斷加大,因此對日強力施壓,要求美元對日本大幅貶值,推動美國商品出口,改善美國的經濟困境。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原本欣欣向榮的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帶來了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
巧合的是,就在美日貿易協議達成之前,石破茂正因日本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遭受“歷史性慘敗”而受到質疑,兩黨開始逼宮要求石破茂辭去日本首相之位。而石破茂卻表示,自己有意繼續執政下去,他給出的理由是,美日貿易談判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刻,不能讓這些努力付之東流。
很顯然石破茂的如意算盤,就是想要通過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之中盡量爭取利益,來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結果,美日貿易談判不僅沒有成為石破茂的救命稻草,反而成為了其下臺的催化劑。到了這個地步,石破茂的命運也就基本注定了。不久前,石破茂已經公開表示,自己將在下個月正式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對于石破茂決定下月辭職,一方面是與其此前的參議院改選大敗有關,另一方面顯然與美日貿易協議有一定的關聯。
日本從二戰結束后,就一直堅定無比地“一邊倒”向了美國,結果,美國卻并不將日本視為是平等的伙伴和盟友,反而將日本當成了奶牛和提款機。過去多年來,日本甚至不得不多次被迫犧牲自身利益來“供養”美國,這對日本這個國家而言,無疑是極為可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