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得說,這屆年輕人買衣服,真是把“性價比”玩出了新高度。周末帶著孩子去商場買新衣服,竟然發現挺多二三十歲的小姑娘也在試穿,而且導購也見怪不怪的樣子,顯然現在年輕人穿童裝不是個例,而且還很有普遍性。
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不難理解,打開社交平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的吐槽幾乎成了日更貼。各種所謂的BM風、Y2K辣妹風席卷之下,XS碼成了“均碼”,L碼堪比昔日的S碼??吹接胁┲鲿癯鲎约盒沦I的衣服,大小款式竟然和孩子的差不多,也是很讓人哭笑不得了。
而與之相比的童裝,尺碼顯然更加友好。童裝的設計初衷是給成長中的孩子更多活動空間,反而帶來了更包容的版型,沒有成人女裝那種刻意的緊繃感。一般體型偏瘦或勻稱的亞洲女性,尤其是骨架小的,穿著大碼一點的童裝完全無壓力。
比如這件拉夫勞倫的春夏襯衫短裙套裝,成年女生穿150上身效果完美,肩線合適,腰身自然,不說是童裝根本看不出來。
而且大牌童裝的設計,現在也越來越有“范兒”了,如果有心觀察就會發現,早已不是滿身卡通熊、彩虹馬的幼稚畫風。
設計在線,質感拉滿,裁剪利落有型,用料扎實講究,純色、格紋、經典老花等元素運用得爐火純青,配色低調高級,妥妥的“靜奢風”平替。像Burberry的這款經典老花格紋裙子童裝版,版型挺括,質感就絲毫不輸成人線。
當然,要說尺碼款式,大牌子的衣服即使是成人線基本上也從來挑不出錯,但為啥年輕中產們還是喜歡買童款?關鍵還是后者價格“真香”,同品牌、同材質、相似設計,童裝價格普遍能便宜30%-50%甚至更多。
就拿唯品會上數據來說,今年平臺兒童戶外服飾銷量激增186%,其中ELLE KIDS、FILA等品牌160-170碼童裝經常是最快斷貨的,不僅原價劃算,疊加平臺折扣就更便宜了。
因此評論區可以看到,除了寶媽曬單,相當一部分“給160cm的自己買的”、“質量超好,已回購”,實際上出自年輕中產和大學生們。
總而言之,這場年輕人購買大牌童裝背后的邏輯,是用更少的預算,實現了消費體驗的“隱形升級”。他們跳出了成人女裝“高價低質”或“天價大牌”的困局,在大牌童裝區找到了設計在線、質感靠譜、價格親民的“最優解”。
說到底,買大牌童裝穿錢包輕松了,體面度卻飆升了。這不是將就,而是一種更聰明的消費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