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最近又開始表演“我是大哥我怕誰”了——放話要把中國買俄羅斯、伊朗石油的事兒拉進貿易談判。合著我們家買油燒鍋爐,還得先跟你華盛頓打報告?這哪是談判,這分明是拿槍指著腦袋逼你簽“賣身契”??!更搞笑的是,上個月特朗普還拍著胸脯說“中國可以繼續買伊朗石油”,這個月就變臉要制裁,這翻臉速度比翻書還快,估計川劇變臉大師看了都得喊聲“祖師爺”。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說:美國憑啥管中國買誰家的油?這背后到底藏著多少見不得人的小心思?
一、貿易談判變“雜貨鋪”:美國你是來談生意的,還是來查戶口的?
先搞清楚一個基本邏輯:中美貿易談判,談的是關稅、市場準入、知識產權這些“貿易的事兒”,對吧?就像你去商場買電視,跟老板談價格、保修、送貨上門,這叫“貿易談判”;結果老板突然說“你得先告訴我你家冰箱在哪買的,以后不許買隔壁商場的洗衣機,不然電視不賣你”——這叫什么?這叫耍流氓??!
貝森特現在就干著這種“耍流氓”的事。按他的說法,“貿易形勢良好,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其他事情了”,然后話鋒一轉,“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因此我們可以開始討論這個問題”。翻譯成人話就是:關稅那事兒先放放,現在我要管你家能源采購了。
這就好比兩個國家坐下來談“怎么分蛋糕”,談著談著一方突然說“你家廚房用的煤氣罐必須從我這兒買,不然蛋糕你一塊都別想拿”。復旦大學辛強教授說得透徹:“北京可能會堅持貿易談判必須聚焦貿易,不能被其他問題‘裹挾’?!边@話說得太客氣了,換成大白話就是:我們是來談生意的,不是來給你當“小弟”匯報工作的,想夾帶私貨?門兒都沒有!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這“雙標”玩得溜。之前特朗普威脅“50天內俄烏不停戰就對俄羅斯征100%關稅”,后來官員趕緊“找補”說不是對俄羅斯,是對“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二級關稅”。合著俄羅斯賣油不制裁,買油的國家反而要被制裁?這邏輯跟“你被小偷偷了錢,警察不抓小偷,反而罰你‘為什么不看好自己的錢’”一樣荒謬。
為啥美國突然盯上“中國買油”這事兒?說白了,還是舍不得放棄“大哥心態”。在他們眼里,中國就該乖乖聽話:買芯片只能買美國的,買大豆只能買美國的,現在買石油也得經過他們批準??蓵r代早就變了——2025年的中國,不是1995年那個“需要看美國臉色討飯吃”的中國了。我們一年進口幾十億噸石油,關系到幾億人的飯碗、幾千萬家工廠的機器,這是“國家生命線”,憑啥讓你美國指手畫腳?
二、特朗普的“變臉秀”:上個月說“隨便買”,這個月說“要制裁”,你家字典里有“誠信”倆字嗎?
要說美國政客的“翻臉速度”,特朗普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今年6月24日,他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帖:“這下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了。希望未來他們也能從美國購買很多(石油),要是能促成這事兒的話,那將是我的榮幸?!碑敃r多少人以為“特朗普終于懂事了”,結果轉頭就被打臉。
6月25日,白宮趕緊“找補”:特朗普其實是說“伊朗沒封霍爾木茲海峽是顧忌中國利益”;7月14日,特朗普就威脅“對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100%二級關稅”;7月21日,貝森特直接把這話落實到中國頭上。這劇情反轉比電視劇還刺激:上周還是“親善大使”,這周就成“制裁先鋒”;昨天還說“隨便買”,今天就說“敢買就罰”。
你猜特朗普為啥突然變臉?看看時間線就明白了:6月下旬,以伊沖突?;?,美國剛斡旋完;中美剛敲定貿易框架,關稅“休戰”;以色列和伊朗?;?,美國想拉攏伊朗;中國又是伊朗石油最大買家——這時候特朗普說“中國可以繼續買伊朗石油”,明擺著是想拿“石油”當誘餌,一邊哄著伊朗“你看我讓中國買你油,快跟我合作”,一邊哄著中國“你看我對你多好,貿易談判趕緊讓步”。
結果呢?伊朗沒上鉤,中國也沒讓步。特朗普一看“誘餌”失效,立馬翻臉——“敬酒不吃吃罰酒是吧?行,那我就用大棒砸你!”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套路,美國玩了幾十年,從冷戰用到現在,真以為全世界還是那個“你說啥就是啥”的年代?中國早就不吃這一套了:想買美國石油?可以,價格合適、公平交易,沒問題;拿“允許買油”當籌碼?對不起,我們的能源安全,不做交易。
三、“二級制裁”?100%關稅?美國你嚇唬誰呢?
美國現在最囂張的,就是揚言要對“買受制裁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100%“二級關稅”。聽著挺嚇人,對吧?100%關稅,意味著中國從俄羅斯買的每桶油,運回國還要多交一倍的錢,這成本誰扛得???但咱得戳破一個真相:這事兒看著是“制裁中國”,其實是美國在給自己挖坑。
先問個問題:美國為啥不直接制裁俄羅斯石油?因為俄羅斯石油占全球市場份額10%以上,真把俄羅斯石油禁了,國際油價能漲到天上去,歐洲第一個跳腳(歐洲現在還偷偷買俄羅斯石油呢),美國自己的加油站也得排大隊。所以美國不敢直接動俄羅斯,只能拿“買油的國家”開刀,想逼中國、印度這些“大客戶”放棄俄羅斯石油,斷了俄羅斯的財路。
但中國是“一般國家”嗎?2024年中國進口石油5.4億噸,其中俄羅斯占19%,伊朗占8%,加起來快30%了——這倆加起來,抵得上好幾個“石油輸出國”的產量。如果美國真敢對中國征“100%二級關稅”,中國會怎么辦?
第一,反手拋售美國國債。中國手里握著上萬億美元國債,真拋出去一點,華爾街就得抖三抖,美元匯率、美國股市全得跟著崩;第二,限制稀土出口。美國芯片、新能源產業離不開中國稀土,斷供幾個月,美國企業就得停工;第三,跟俄羅斯、伊朗簽“人民幣結算協議”。本來現在俄伊石油就有不少用人民幣買,美國一制裁,正好加速“去美元化”,到時候美元霸權更危險。
更搞笑的是,美國自己也賣石油??!2024年美國石油出口量全球第二,其中不少賣到了中國。如果美國制裁“買俄伊石油的中國”,中國會不會說“那行,美國石油我也不買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不得哭著去白宮門口靜坐?特朗普天天喊“讓美國能源偉大”,結果把最大客戶得罪了,這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說白了,“二級制裁”就是紙老虎。美國敢不敢真對中國動手?大概率不敢。就像村里的惡霸,天天喊“我要揍你”,真讓他動手,他又怕你抄起扁擔跟他拼命——畢竟真打起來,他自己也得掉層皮。
四、中國買油:是“國家利益”,不是“美國恩賜”
最讓人生氣的是美國那副“我允許你買,你才能買”的嘴臉。特朗普6月說“我不會阻止中國購買伊朗的石油”,搞得好像中國買油是他“開恩”一樣;貝森特現在說要“討論這個問題”,好像中國買誰家的油,得他“批準”才行。
咱今天把話挑明了:中國買俄羅斯、伊朗的石油,是基于“國家利益”,不是“美國恩賜”。
第一,中國需要油,而且需要“便宜的油”。中國是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一年燒掉的油能繞地球好幾圈——工廠要油、汽車要油、飛機要油、發電要油。俄羅斯、伊朗的石油,價格比國際均價低10%-15%,而且還能用人民幣結算,不用看美元臉色。換作是你,買東西一個便宜還能刷自己家信用卡,一個貴還得用別人的卡,你選哪個?
第二,能源安全不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美國天天喊“能源獨立”,自己從加拿大、墨西哥、沙特買油,咋到中國這兒就成“你只能買我指定的油”了?中國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都買油,這叫“多元化采購”,是為了避免被任何一個國家“卡脖子”。就像你家買菜,不能只去一家超市,萬一那家超市漲價、缺貨,你全家喝西北風?
第三,中俄、中伊石油貿易,是“正常生意”,不是“違法交易”。美國制裁俄羅斯、伊朗,那是美國的“國內法”,不是國際法;中國跟俄羅斯、伊朗做生意,用的是國際法框架下的“正常貿易”,憑啥要遵守你的“國內法”?這就好比鄰居家有條狗,你自己規定“不準喂這條狗”,然后跑到我家門口說“你不準喂這條狗,不然我就砸你家玻璃”——這叫“長臂管轄”伸太長,該剁手了!
中國外交部說得夠清楚了:“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翻譯成人話:我買誰家的油,我說了算;你敢用“制裁”逼我,我就敢跟你硬碰硬。
五、美國這步棋,是“精準打擊”還是“自掘墳墓”?
最后聊聊:美國把“中國買油”拉進貿易談判,到底想達到什么目的?
第一層:逼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美國知道能源是中國的“剛需”,想拿“制裁石油采購”當籌碼,逼中國在關稅、市場開放等問題上妥協——“你不讓步,我就斷你油;你讓步了,我就‘允許’你買油”。
第二層:遏制俄羅斯、伊朗。俄羅斯靠石油賺外匯,伊朗經濟也依賴石油出口,中國是他們最大的客戶。美國想通過制裁“買油的中國”,斷了俄伊的財路,逼他們在俄烏沖突、核問題上向美國低頭。
第三層:維持“美元霸權”。石油美元是美元霸權的根基之一——全球石油大多用美元結算,美國才能印鈔割全世界韭菜。中國買俄伊石油用人民幣結算,等于在石油美元的“墻”上鑿了個洞,美國能不急嗎?想通過制裁逼中國“換回美元結算”。
但美國打錯了算盤。
對中國來說,貿易談判可以談,但“核心利益”不能讓。能源安全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比關稅那點錢重要得多——你可以跟我談“大豆關稅降多少”,但不能跟我談“我家煤氣罐在哪充氣”。美國越是拿石油施壓,中國越會抱緊俄伊“油罐子”,甚至加速人民幣結算,這叫“越壓越反彈”。
對俄伊來說,美國制裁反而讓他們更依賴中國。俄羅斯石油現在60%以上賣給中國,伊朗石油80%靠中國消化,美國越制裁,他們越會想“既然西方買不了,那就全賣給中國”,甚至給中國更優惠的價格、更靈活的結算方式。美國這不是在“遏制俄伊”,是在給中國“送盟友”??!
對全球市場來說,美國這么一鬧,誰敢當“買油的”?印度買俄羅斯石油,美國威脅制裁;土耳其買伊朗石油,美國也敲打。結果呢?各國紛紛開始“繞開美元買油”——印度用盧比,土耳其用里拉,東南亞用人民幣。美國這不是在維護“美元霸權”,是在親手拆自己的臺。
六、寫在最后:中國買油自由,美國管不著,也管不了
說到底,美國這場“石油管制秀”,本質是“霸權思維”在作祟——總覺得自己是“世界警察”,別人家里買什么菜、用什么鍋、交什么朋友,都得他點頭。但時代變了,以前美國喊一聲“都聽我的”,全世界抖三抖;現在美國喊一聲,中國回一句“關你屁事”,印度回一句“我繼續買”,俄羅斯回一句“愛買不買”。
中國不是“軟柿子”,買油也不是“做賊心虛”。我們光明正大跟俄伊做生意,用人民幣結算,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美國想拿“二級制裁”嚇唬人?可以,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中國反制;想把石油采購拉進貿易談判?也行,先問問14億中國人答不答應。
最后送美國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貿易談判就好好談生意,別總想當“大哥”;石油采購是中國的家事,別總想當“管家”。太平洋那么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但容不下你美國的“霸權野心”。中國的油罐子,我們自己管;中國的路,我們自己走——誰也別想指手畫腳!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