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俄烏沖突,普京萬萬想不到,自己“內部”卻是先起了火!
特朗普叫嚷支援烏克蘭,西方高喊制裁俄羅斯,蓄勢待發的俄羅斯,卻是遭背刺了。
美歐軍援升級
7月21日,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在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上宣布啟動一項關鍵倡議:美國將向歐洲盟友開放更多先進武器庫,而歐洲與加拿大則承擔采購費用,由北約駐德國威斯巴登的指揮中心統一協調后勤支援。
甚至英國和德國成為此次援助升級的急先鋒,英國發起“50天武裝烏克蘭”緊急計劃,防長約翰·希利宣稱當前處于“決定性節點”,近兩月已交付價值1.5億英鎊的防空系統與彈藥,計劃年內再投入7億英鎊強化烏軍防空和無人機戰力。
另外德國聯合英國提供22萬發“獵豹”防空炮彈,并直接投資烏克蘭本土國防工業,助其生產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德防長皮斯托里烏斯更承諾承擔“愛國者”系統費用,正與美國敲定技術細節。
美國則采取“雙軌策略”同步推進,軍事上推出“舊換新”計劃,優先向德國提供新愛國者系統,換取其將現有裝備轉交烏克蘭。
外交上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50天停火最后通牒,威脅對俄加征100%關稅。
如何看,從14日特朗普高調宣布對烏克蘭軍援開始,對于支援烏克蘭的動作,美歐是要來真的。
但俄羅斯也并非吃素,克里姆林宮宣稱“愿快速結束戰爭”,但堅持要求烏承認俄占區“公投”結果及中立地位。同時,普京準備與特朗普會晤,為“重大協議”鋪墊。
此外俄軍方宣稱“愛國者”系統攔截率僅37%,并可通過電子壓制或“伊斯坎德爾”導彈破解,緊跟在蘇梅-庫爾斯克方向反攻入烏境內。
總之各方就軍事軍備已經準備完畢,都自認可扭轉俄烏沖突三年的局面,殊不知卻是各方有各方的難處。
西方“不和”支援烏克蘭已經不是第一次,只是這一次,卻是俄羅斯這邊出了問題。
阿塞拜疆“反水”
當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俄烏前線的炮火硝煙時,南高加索地區“出事了”。
阿塞拜疆,這個俄羅斯在里海地區的傳統伙伴,突然間調轉了槍口。
它不僅在道義上明確站隊烏克蘭,效仿西方對莫斯科實施了制裁,更在實際行動上向烏克蘭戰場輸送了精銳力量,代號“圖蘭”的首批1000名阿塞拜疆特種兵,已于7月部署至戰況激烈的扎波羅熱前線。
顯然這并非簡單的象征性支持,而是赤裸裸的軍事介入。
然阿塞拜疆的動作并未停止,阿塞拜疆正悄然聯合宿敵亞美尼亞,繞過俄羅斯主導的傳統框架,啟動“贊格祖爾走廊”計劃。
要清楚這條走廊一旦打通,將直接連接阿塞拜疆本土與其飛地納希切萬,并經由納希切萬聯通土耳其,成為貫通里海至地中海的運輸生命線。
這就直接意味著,俄羅斯苦心經營、視為戰略屏障的南高加索地區,其地緣政治版圖正在被“抽空”。
普京深知高加索的重要性,這是俄羅斯的軟肋所在。車臣的卡德羅夫雖高調表態效忠,但他治下高度自治的共和國獨立暗流從未平息。
一旦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和解成功并脫離俄軌道,外高加索徹底“去俄羅斯化”,對車臣乃至整個北高加索的沖擊將是致命的。
格魯吉亞早已疏遠,亞美尼亞漸行漸遠,如今阿塞拜疆轉身亮劍,莫斯科最珍視的“后院”,起火甚至塌陷,將不再是危言聳聽。
最關鍵的是多次提出獨立的車臣共和國也位于這個位置,如果在這種勢頭的影響下,車臣共和國再一次搞獨立,俄羅斯將真正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
所以這不僅僅是對外的打擊。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意圖繞開俄羅斯達成的和解協議,無疑傳遞了一個令莫斯科坐立難安的信息:俄羅斯已不再是地區秩序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仲裁者。
且如今這阿塞拜疆的動作適逢美歐要支援烏克蘭之際,只得說,對于俄羅斯來說便是毀滅性的打擊。
普京曾以為靠鐵腕可以維系堡壘的穩固,卻沒想到身邊的“自己人”才是真正的破綻。那些應忠誠的手下,正悄悄把金錢和資源藏向海外,曾可靠的后院伙伴,卻在權衡利益后選擇了新的方向。
所以對俄羅斯而言,這場戰爭真正的價值或許不在戰場上奪取多少陣地,而在于不管多強大的國家最終都要依賴健康的內部治理與信任,但誰又能想到,這“內鬼”如今在俄烏蓄勢待發之際,成了最大的暗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