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7月23日電(記者馬劍、李平)針對杭州市余杭區部分小區發生供水異常的情況,杭州市聯合調查組23日發布通報稱,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充分暴露出當地在公共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防范應對等方面存在問題和短板,教訓十分深刻。杭州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依規依紀依法對余杭區分管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工作的區委常委、副區長等7名領導干部嚴肅問責。
根據通報,事情發生后,杭州成立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和國家、省級專家等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浙江省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參與指導。經查,水樣中檢測出的硫醚類物質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在水中較低濃度即可產生蒜味、沼澤味、腐臭味等異味。7月初以來,持續高溫晴熱,東苕溪仁和水廠取水口上游及周邊一些水體藻類快速繁殖。隨著前期降雨匯流,部分藻類及其降解產物(含硫醚類異嗅物質)匯集到仁和水廠取水口附近,并于7月16日凌晨進入取水口。綜合分析,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疊加情況下導致的。
關于市民群眾關心的自來水出現“發黃”“發渾”問題。根據調查分析,目前供水管道主要是鐵質管道,事情發生后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余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先后采取水源切換、供水調度和水管沖洗等措施,引發供水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水流速度突變,沖刷管壁導致銹層脫落產生“黃水”或“渾水”,部分進入供水水箱或用戶,一般放水一段時間后可恢復正常。
這份通報稱,余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充分暴露出當地在公共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防范應對等方面存在問題和短板,尤其是對水質變化監測預警不足,突發應急預案不完備、機制不健全、應急響應遲緩、信息發布滯后,部分涉事部門見事遲、行動慢、監管不力,少數黨員干部風險意識不足、工作作風不實、宗旨意識淡薄,教訓十分深刻。
根據杭州市委部署,杭州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對余杭區分管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工作的區委常委、副區長,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余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管水務工作的局領導(二級調研員)等7名領導干部嚴肅問責。
事情發生后,供水行業主管部門已對杭州全市33座城市供水廠全面開展檢查排查,出廠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通報稱,針對供水異常導致用戶凈水器濾芯受影響的情況,免費更換凈水器濾芯;考慮到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區)自來水用戶近期供水管存水排放的實際情況,明確7月份水費全額免收;16-17日期間,2個街道有生產的食品企業生產的相關產品已進行封存,下一步根據檢測結果做分類處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